这些问题存录音整理在很多争议

日期:2016-08-26 / 人气: / 来源:网络整理

    编者按:7月22日-24日,新世纪第六届消息评论高层论坛暨第十一届红辣椒时评研究会在湖南益阳召开,北京速记,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新媒体时代消息评论后备力量的造就。涂光晋、赵振宇、鄢烈山、曹林、杨耕身、陈庆贵、李思辉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高校教授、媒体评论员、评论作者齐聚一堂,为消息评论后备力量的造就建言献策。以下为陕西师范大学消息与流传学院教授田大宪在会上的发言:

    

    (陕西师范大学消息与流传学院教授 田大宪)

    从2003年至今,新世纪消息评论高层论坛已经召开了六届,我有幸参加了全部。在这不短的参会时间中,我切实感受到,华中科技大学为消息评论人员的造就供给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的延伸效应正在逐步浮现。在2003年开会时,我对天津师范大学教授的一句发言印象深入,他说消息评论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思想导师,时间过去十多载,现在看消息评论的教学造就状态,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它从消息评论团到消息评论班,中国国民大学消息评论的案例设置,还有复旦大学把学生送到不同专业造就,这些方法都对消息评论的教导产生深远而深入的影响。

    现在随着媒体的转型,媒体的融合发展,意见表达的空间和平台越来越多,面对复杂的舆论环境,新媒体环境下意见表达在不断变更,消息评论的教导改革也迫在眉睫。这种迫在眉睫不仅仅是外在的压力,同时也是内在请求的刻不容缓。在课堂上,消息评论这门课,实际上受到很多同学的冷遇,可能会有这样一些困惑,我们是以评论写作、议论文写作作为这门课的课程定位,还是以评论教导理念作为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以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宏大叙事作为同学的议题关重视心,还是着眼于具有广泛意义的具体问题?是器重观点表达,以一般的断定来弱化论证逻辑还是强化说理?是固守纸媒评论的基础形态,还是以纸媒为基础实现多元变异?等等。这些问题存在很多争议,我们自己也没有能完整解决,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教学方面多尝试,一个尝试就是可以把评论视角进行跨学科的课程设置,致力于改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评论敏感度。

    在教学方面,我们有以下几个措施加强训练:第一,在课堂开端前,请学生就近期热门消息做话题讲解和展现;第二,我们在每一个教学单元都为学生印发课堂练习,配备时下最新热门和经典的评论文章;第三,北京速记公司,器重作业批改环节,会议速记,每一次都尽全力做到全批全改,强化学生的评论思辨能力;第四,邀请评论员进课堂,每年都会请业界媒体评论员来讲解评论知识。

作者:北京速记公司


现在致电 010-63797486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