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现场速记金融市场波动时期

日期:2016-09-08 / 人气: / 来源:网络整理

  国民币在国际货币系统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投资者纷纷将境外国民币回流至境内进行投资,低风险的债券投资倍受青睐,中国债券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戒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需要积极推动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国民币国际化是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何?怎样推动国民币国际化过程?债券市场对外开放面临哪些问题?如何看待债转股和P2P存在的问题?谢多在新浪长安讲坛上做出懂得答。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第三部分 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中央的总体安排和国民币国际化过程,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时间表。应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经济来往、金融外交等各方面因素的需要,配合中国与国际经济金融逐步融合的过程而逐渐发展。在条件顺利、市场需求急切时,开放步子就会迈的快一些;当遇到一些艰苦,或者某些条件暂不具备时,开放过程就会延缓一些。

  客观来看,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虽然已经开端,但是未来发展之路还很长。首先,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投资的比例还非常低。 目前中国国债的投资人重要来自境内,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国债的比例只占国债总规模的2%,远低于其他发达市场国家和发展较快的新兴市场国家。美国事一个赤字国家,但美国国债接近50%的比例是由境外投资者所持有。自去年以来的美元升值,实际上和境外投资者回到美国市场增持美元国债是有关联的。韩国国债20%以上是由境外投资者持有,日本是9%左右。如果国民币要作为一种储备货币,就要施展更强的货币保值功效,让境外投资者逐渐增长对国民币资产的持有,不断加大对债券市场的投资比例。

  其次,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重要集中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债产品。其重要原因是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境外机构对于中国其他类型的债券还难以充分辨认风险,会议速记,债券投资自然会选择持有国债和风险相对照较低的政策性金融债。目前,这两部分债券的持有量大体上占到境外投资者总持有量的70%。

  前面提到,中国债券市场丰富的产品结构将更加有利于中国金融的平衡持久发展。逐步转变境外机构持有债券结构单一的现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通过口头号召就可以实现,而是重要依附于中国不断深化结构性改革,进步政策透明度。只有境外投资者认可中国各种信用主体,他们才可能会疏散投资品种,转变单一的投资结构。

  上面两个问题是从投资者角度考虑,从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熊猫债的角度看,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境外发行人是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机构,因此会遇到大批的涉及会计、审计准则方面的问题,债券评级的问题,还涉及到税收等问题。熊猫债的发展中还有一系列的技巧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问题实际上并不新奇,例如伦敦、纽约这些先行市场,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过程,才发展到今天这样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高度成熟的投资者群体。当中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家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端有各种跨境融资运动,他们正是在这些运动中逐渐摸索,研究解决外汇管制、会计审计、评级请求以及税收等问题。在建设软环境也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说,同其他领域的开放类似,国民币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不是喊几句口号就可以立刻完成的,不可能超出客观阶段迅速达到成熟市场的程度。

  从引入境外发行人的角度看,中国还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熊猫债市场有序扩容。实际上,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投资者,对于境外各类主体的风险辨认能力仍然较弱。专业投资者需要相当持久的研究来进步辨认能力,但即使专业投资者也有失足的时候。即使作为中国非常高程度的专业投资者,在境外主体信用方面的把握能力也是比较弱的,录音整理,个体投资者就更是如此,投资者风险辨认能力方面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造就时间。所以,研究如何渐进有序地进步境外主体在中国市场上的信用程度和信息披露程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问题不可能寄盼望于其他国家的投资银内行来解决,只能靠中国自身不断努力进步资本市场的整体管理程度。只有这样,才干够更好地掩护投资者,方便发行人,进行金融产品公允定价。应当说,我们的目标很清楚,但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熊猫债发行中,不但有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还有行业性、区域性的风险。辨认这些风险是很难的,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时代,难度更大。过去,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的发展总体上比较安稳,对于各种汇率风险、国别风险等的辨认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但当前环境下,谁也难以断定明天会产生什么情况,过去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都涌现了,过去不会猜忌的事情现在都产生了。比如说,英国会不会退出欧盟?欧元是什么前途?过去从来没有想到如此大规模的负利率产品的涌现,现在全球各种负利率的债券产品规模已超过十万亿美元。

作者:北京速记公司


现在致电 010-63797486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