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大家讲到录音整理的xx发动机18年

日期:2016-09-09 / 人气: / 来源:网络整理

  张池:我是60年初在410厂设计室认识吴老的,我们是军工在410厂的第二设计室,吴老领导的是410厂的第一设计室,他那时领导搞xx发动机,我们是在董肖云教授领导下搞xx发动机,60年中央决定两个设计室合并,成为一个设计室,集中力量搞xx发动机,这样的话,我就在吴老的领导下,在室里做个设计员,从那时到现在的几十年里,吴老一直都是我的老领导,但是隔的层次比较远,我是设计室里一般的设计员,吴老是当时的重要领导,但是这几十年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我认为吴老的一生是为我们国家航空发动机事业奋斗的一生,吴老是一个优良的共产党员,他有远大的革命理想,有很刚强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作为我们国家航空发动机的奠基人之一、资深的专家,他勤勤恳恳地工作,诚恳地待人,自己的生活很朴素,有很高的情操,非常全面的一个共产党员,这一点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我回想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印象比较深而且是他对航空发动机事业做出贡献的几点:

  上个世纪,1961年的8月6号组建了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就是现在的606所,当时这个所是归部队建制,我就跟着吴老进了606所,我是作为叶片室里的研究员,因为是部队建制,这个所里的所长、政委、副所长、副政委,除了吴老是技巧副所长,还有一位专家叫余光裕之外,都是部队的老干部、老同志,就是这么一个部队建制的研究所,要搞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真正在这里边懂发动机的、管发动机业务的,就是吴大观技巧副所长和总师余光裕两个人,其他的那些革命老干部则管所里的组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后勤保障,这还是中国人第一个建立的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既然是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就要搞专业的。这个专业的所怎么建呢?依我看,所里领导班子真正在专业上出主意、定决策的意见,重要来自吴老,因为他和余光裕是国外回来的发动机专家。 “万事开头难”,怎么把这个研究所建起来,专业发展方向是否正确,取决于吴老的专业和智慧。当时建所的时候,人并不多,100多人,后来才逐步来了一些大学生,谁也没有正儿八经地搞过航空发动机,也更谈不上研制工作。所以,这些工作是开辟性的,重要来自吴老。他昼夜地工作,北京速记公司,当时根据六院领导的决定,首先从xxx发动机,它有全套图纸,让我们这些出学校门不长的,来摸这些材料。但是光从纸面上摸的话,是摸不透的,需要做实验。因此在实验设备的建设方面,这就是航空发动机最根本的基础建设。照惯例,航空发动机要有这样本体的研究室,如,总体研究室,叶片机研究室,燃烧研究室,传动润滑研究室,燃油调节研究室,强度研究室,在这个时候,吴老毅然决然地提出来,我们要建航空发动机本体的研究室,研究发动机的本身,还必需要建实验设备研究室,要建测试技巧研究室。这两个室,就是吴老在领导班子里提出来建这样的室。因为发动机的实验设备,国内没有哪家单位来做这个工作,这不是标准设备,可以买机床,而是要根据发动机实验,完成那些功效,专门做设计。所以就成立了12室,叫发动机实验设备设计室。这个室设计了606所第一批实验设备。为了配合这样实验设备的实验,必需要有一个测试实验研究室,就成立了10室。这两个室的成立,我感到是吴老在开创性地搞航空发动机奠基人的事迹突出的处所。这两个室工作开展以后,然后搞了一个实验基处所案,就是现在所谓的03、04实验基地。1962年,就是建所的第二年,就开端搞这个方案,要实验设备。这些实验设备交给实验室的人去设计,交给配套的测试实验研究室搞测试设备的研究,这些是市场上买不到的,国外封锁也进不来的。

  到了1963年,这块地也买下来了,然后就开端了建设,64年就正式开工建设606所的实验基地,到了65年第一批的实验设备,象平面叶栅实验器、压气机实验器,胆管燃烧室的实验器,高空点火的燃烧实验器,等等,这一批在吴老领导下,搞自己设计的实验设备加工出来,安装,65年就基础开端调试,66年初有的就可以开端做实验了。因为吴老知道,发动机不仅仅是设计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实验出来的,大批的工作来保证发动机的研制,才干够取得成功。所以,我认为,吴老在抓实验设备的建设方面,对我们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他有这样一个远见,能看到发动机的发展,必须依附这样的实验设备。所以,我感到这一点是印象最深的。

  一般建一个研究所,如果没有这样高瞻远瞩的智慧的话,就不会考虑到建所初期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去建立实验基地,赶快开展实验工作。这样赞助我们消化、吃透国外图纸上材料的真实内容;与此同时,吴老考虑的更长远,不仅要建设部件、结构、强度、系统的实验室,还考虑到发动机要建高空模仿实验台,高空模仿实验台在世界没有几个国家做过。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重大实验设备,想完成研制航空发动机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做调查研究之后,向上级写了报告,逐级地把报告送到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委主任叶荣臻元帅,叶荣臻元帅做了批示,因此在1965年建第二个发动机研究所,就是在江油的624所。初建的时候就确立高空模仿实验台要由624所来建,这是叶荣臻元帅采用了吴老建议之后做出的重大决策。实践证明,高空台的建设,吴老建议的采用,和后来高空台施展的作用,在搞发动机这一行的人来看,是非常要害的,没有这样的设备,中国人甭想搞出自己的航空发动机来。所以,我从这样一个侧面,看到这样一个开辟者和奠基人的智慧和长远眼力。

  再说到1973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批示,要三机部组织一个考核组到英国罗罗公司考核军用发动机。这个组是文革还没有结束的时候,要打破外国人对中国技巧的封锁,中央下定决心,罗罗公司的技巧董事福克来北京谈了以后,最后才决定派人到英国考核。当时这个组的组长是当时410厂的陈光明、副组长就是吴老,我是成员之一,这个组限制人数,就是十个人,这是第一次到国外考核军用发动机,过去根本没有这种可能的。

  我们十个人73年10月份到了英国的罗罗公司,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第一个到罗罗公司考核军用发动机的,以前只是有过监造。全面对我们开放来考核。这里除了总体的在那运动考核之外,大家有所分工,吴老领着我着重考核设计实验方面的。在总体运动的领域以外,分组运动的时候,吴老非常关心发动机的设计手段,当时我们是第一次见识了盘算机赞助设计,用盘算机设计发动机,那时对我们来讲像看西洋景一样;另外,吴老非常器重发动机的实验设备,他只要得到了信息以后就向罗罗公司提出来,我们要看你的实验基地,那是远离罗罗公司总部以外。提出来以后,英国负责招待我们的人就研究,研究之后,中国这个发动机唯一的客户,就批准去看他们的实验基地。在实验基地我们是长了不少见识,因为我们这些人从来没有看过发动机的实验设备,这次我们至少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看看它有什么功效,将来我们国家建这些东西。除此之外,搭配本部的实验设施和高空实验台,我们都重复地去看,这是吴老想在中国搞发动机,充分利用这样一个考核的机会,我们搞设计的几个人在那里重复地去看;同时,他懂得到罗罗公司本部有一个六层楼,全部都是测试实验研究,也请求罗罗公司对我们开放,我们在那个楼里一层一层地看。回来之后,我们写了这方面的不少的考核报告,为我们后来航空发动机实验设备建设有了这样一个亲身的感受。所以,吴老在实验设施建设方面是立下了大功劳的。现在我们的实验设备比当年吴老在位的那时候多得多了,但是还是远远满足不了正真的、特别的需要,所以,过去吴老说的话,发动机既是设计出来的,更是实验出来的,这样一个观点并不过时。有的人说,靠盘算机就能干出发动机来,我们干了一辈子发动机,懂得到,没有实验设施积累实验数据搞发动机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每次向上级汇报都提到要解决实验手段问题。没有实验手段,今后搞发动机还是有艰苦的,还是解决不了深层次的问题的,既是性能指标达标,结构、可靠性、完整性还是比较低下的。

  今天我重要讲一讲吴老在发动机方面的高瞻远瞩和花的血汗。总之,在心目中,吴老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

  周小青:我63年进了606所,刚开端是部队,一直在吴老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我的感受跟前面刘院士、张主任讲的是一样的。我就讲一些具体情况。一个是航空发动机,刚才刘院士也说了,吴老亲手抓的是三个发动机的研制,当时吴老看得很准。其中xx发动机是吴老投入精力、血汗最多的,全部总体方案、假想考虑都是吴老亲自定的。在文化大革命中,吴老受到冲击,xx发动机后来受到冲击,所以研制工作也遭遇到很多坎坷。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吴老复出后,我们向吴老提出建议。听到这些建议后,吴老立即召开会议,开了一天的会议,当场拍板。后来Xx发动机下马,没有搞出来,吴老总是抱怨自己。我们劝吴老不要总是抱怨自己,因为XX发动机难度很大,又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是吴老为发动机研制打了基础后,606所有信心了,看到了盼望,xx发动机下马不是其他原因,是因为飞机没了。但是,后面搞新的型号有信心了,队伍也造就出来了,为发动机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85年我调到部里,吴老在科技委,任发动机的顾问,他每周来一天,到我们这里讨论。吴老做了很多的建议,其中最大的是三项内容,一个是要做好预先研究,第二个要做好强度的建设,第三个是通用方案。但是606所有些同志想不通,认为本来发动机就难搞,还搞一个通用方案,发动机不就更难搞了吗?后来,经过吴老和我们一起做工作,606所从所长到技巧人员想通了。

  吴老对人才造就非常器重。当时吴老发动我给大家讲课,一个礼拜两个晚上,后来有脱产了一年,他组织了一个各个室的主任、副主任的班,让我当任课老师,教材是我编的,材料是从各个杂志上摘下来的,这样使大家进步很大;除此之外,吴老还建立了很好的出差制度,出差回来之后必定要写报告,汇报控制了什么技巧;另外,每一项研究工作必定要写总结、写报告,这些都是积累。如果每个人搞完研究之后都放在自己的头脑里,速录公司,别人不知道,就是很大的糟蹋。所以,吴老建立很多很好的制度,这个很重要很重要。

  吴老一辈子老是想着发动机,怎样把发动机搞出来,他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另外他品德非常好,自己非常俭朴。当时他在所里是300多块钱的工资,在所里是第二高;当时他300多块钱交100块党费,那时是吓人的,当时我们大学生毕业时是56块,我们才交几毛钱,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另外,他在重大的运动,他都捐钱捐物,非常乐于助人,但是自己非常俭朴。所以,他的品德非常高。

  吴老是我们航空发动机的重要开创人、奠基人之一,他的功劳是很大的,他一生获得的奖项很少,但我要说一句话,叫做“名帅无功”,著名的元帅是没有功的,他的功劳是带领大家,功劳是给下面的将领、战士去得了,他是领导大家的。所以,他的功劳不能用单项成果来衡定。

  吴晓云:我爸给我们的感到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爸、普通的党员。我也是一名党员,我爸确实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我真想不着,但是我还得说两句。因为我爸有病这事,去年九月份知道,我家开了两次“党员大会”,我爸、我妈和我老头。我爸就说,他不再做检查,就这么着,有什么事以后再说,这是一个;再一个,今年一月份,当时感到不好了,我也是挺自责,挺糊涂的,也是要开个什么会,大家说说,但是我爸说,咱们是无神论者,不信任这个那个的,速录公司,到了不行了,咱再去住院。在咱也别到其它医院,就近找一家医院,301医院不是离我们近吗,就到301医院。再一个,我爸说要西服,我们就说,你也不出去,要西服干嘛?我爸就说,现在腰围大了,以前的西服已经穿不了。记者要来采访我,我要穿得整齐点,以表现对人家的尊重。另外,我爸有一个航空情结,他老感到自己没做好,老是自责,老是感到时间不够用,老是加班。我小时候,傻呼呼的,总是说,没那么多作业啦,这大人没作业啦,你怎么老是晚上去上班啊,他说,时间不够用,你不知道这个,你不懂,反正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礼拜六、礼拜天都在办公室-----旁边人插话)他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就上班去了,晚上九十点才回来。开端还有人帮他开门、锁门,后来,我爸干脆自己拿着钥匙,自己开门、锁门,后来是岁数太大了,自己锁在楼里头,我们又进不去,谁知道你怎么回事啊?要是家里来客人了,他是上午在家呆着,下午还上办公室去。后来有电脑了,他特别高兴,开端他不会弄,后来别人教会他了,他就天天上网查材料,但是我们真不愿意让他天天上网,天天弄电脑,因为我爸眼睛不好,一只眼睛瞎了。后来,我们创造,那英文字特别小,还要用放大镜,我说你要适当注意休息,别把这只眼睛也累坏了。我说他他也不听,我们就找别人、找医生来说他,盼望他能好好休息。

  再一个,生活上艰苦朴素。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叫艰苦朴素,但我爸说,青菜萝卜家里必定要有,反正以前在沈阳也艰苦,也没什么太好的吃,(我爸说)青菜豆腐就是老吃这个,然后就是粗茶淡饭是医生,平平庸淡地就过去了。那时候单位发购物票,每个月都发,他就送给余光裕家,偶尔一年给我一两张。当时我们就不懂得,因为那时候我们也艰苦,我那时也是小孩,也想吃点好吃的,我爸就说,人家家里艰苦,我们自己有吃的就行了。我爸一年到头不怎么买衣服,总说自己的衣服够了,不用买衣服了。那时候,我们住在大院里,他就每天去打开水,每天拎着四个大壶,说是锤炼身材,其实不仅是这样,他还想节俭节俭。

  我爸特爱学习,到04年已经不能上班了,他就每天按点学习,早上七点左右就让我们收拾桌子筹备学习。他每天都做笔记,特爱看什么国民日报、求是、中国航空报,看消息,特别是两会期间,他就特认真,还组织我妈讨论。我也是党支部书记,一般我们也是组织大家学习,但是你们组织学习什么呀。我爸说,我们也要认真学习,认真懂得党的精力,到时候自己要做好。还让我妈背,我说你是真会背还是假会背呀。而我妈给我爸督促的还真会背。两人还讨论,互相还检查背得对不对,丢不丢字。(老干处组织学习,他是每次必到,拄拐棍走,保姆搀着上楼也得来,一次也不落---旁边人插话)我爸还每年写总结,写思想汇报。

  彭友梅:我是624所的,在606所工作了一年,那时认识的吴老。到86年,参加发展战略研究,和吴老接触就更多了,因为经常讨论稿子。到96年就调到科技委了,到现在有13年了,一直在吴老的领导下工作,所以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也是比较熟悉的。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吴老各方面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就补充一点,就是说,怎么评价吴老在发动机事业上的贡献,因为他的人品、党性原则等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在技巧上、在发动机事业上,吴老的贡献到底在哪?这个事是值得研究的。我感到首先要按照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这件事。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不是每个人都能见到成果,我们不是有一句话,吴老是航空发动机科研事业的开辟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重要作用在开创,在奠基,在打基础。他虽然没有收获成果,但是这个成果就包含着他的重大贡献。我们有很多老专家,如钱学森、两弹元勋,他们都做出贡献了,已经打响了,得了国家奖。但是,我们的发动机没有搞出来,这样一来,我们就老感到不响,一说到科技成果,吴老就说不出来了。所以,我们必定要好好研究一下。我还是批准刚刚大家的观点,我们在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开辟者和奠基人这方面,怎样发掘吴老的贡献和精力。

  我想从这几方面来分析,第一,在发动机研究所的基础建设方面,他是开创者、奠基人。他是第一任所长,第一位设计室主任。当时研究所的编制、设置、建设都是以他为主策划出来的。因为当时国内是一片空白。苏联援助我们,就是援助仿造、维修,怎样设计发动机,怎样实验发动机,他不告诉你。在吴老的领导下,当时吴老是重要负责人,把这个所筹建出来,刚才说了很多的例子,这都是他的贡献。外国人都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设计室,如米高设计局,相对我们国家来说,606所就是吴大观设计局。

  第二,在型号发展上。发动机是最难的,我们国家有种种原因,我们已经建国60年,我们还是没有把发动机搞出来。我们的发动机都是测绘仿造的,我们自己设计的发动机还没有搞出来。我们是历史所造成的原因,这不要说吴老,咱们别的人也没有搞出来,再换一个人也不必定能搞出来。因为它是历史局限性。吴老一共搞了六个型号,这六个型号都跟他有关系,有的是他亲自搞的,有的是在他的领导下搞的,但是都没有达到成功,都没有叫得那么响,这是历史所造成的,但并不埋没他在这中间所做的贡献。

  第三个比较重大的事是对发动机规范的建设。这是吴老亲自领导,这个应当说吴老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个就是人才造就。吴老从做606所技巧副所长以来,他都很器重人才造就工作,他从来不怕别人超过他,他不是那种把着技巧不让别人知道、怕别人超过他的人,他所有的材料都给了人家,叫人家看,叫你学外语,看材料,他就怕年轻人成长不起来,他着急,在哪都是这样子的。在这一点上,和有些人不一样,有些人就怕别人超过自己,把别人压着,自己往上走。他不是这样,他在关心人、赞助人这方面做得是相当突出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相当艰苦,在这种情况下,606所搞了一个尖子宴会,今天在座的可能都是尖子。请大家吃一顿饭,那时候就器重人才,走专家路线。实际上,他就是器重人才的造就,着力地造就人才。他不断为人才建立他们的信心,建立他们的地位,这就阐明他抓人才造就是非常早的。

  第五个是大力协同,支撑兄弟单位的建设。这一点我是深有领会的。现在咱们叫竞争,搞垄断,生怕别的单位超过我。吴老不是这样。我们624所是65年开端组建的,606所是61年组建的。后来建三线时,606所要支撑建624所。那时候是国家一声令,一要就400多个技巧骨干,一个礼拜坐上火车就到了四川624所。608所也是从606所派生出来的,他不是好人我自己留着,而是从国家大局出发。我是624所,派到606所学习,606所是我们最大的协作单位,好像有100多个人在606所,分成好几个组。那时我们的吃喝拉撒都是606所管,还帮我们订报纸,吴老那时候是吴所长经常到我们那里去,问我们还有什么艰苦,有什么请求,你们都说出来,没关系,咱们是一家人。材料可以随便看,随便抄,你要什么就给什么。

  第六个就是做了大批的技巧支撑和顾问工作,特别是到了科技委以来。做些技巧把关,做些战略研究,给国家建言献策。这一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疏忽的。他年纪大了,离开第一线,就只能做这些工作。在这20年中,他写了很好的文章,到处讲话,提了好多建设性的建议。在吴老病危、吐字不清的情况下,吴老还念念不忘发动机的发展,给我们提了三条建议:第一条是要加强预先研究;第二条是要按发动机规律办事;第三条叫讲真话。发动机搞出来太难了,必定要讲真话,要按发动机规律办事,不然是搞不出来的。

  现在的人都想挂个什么名,扎扎实实办事的人太少了。

  师元光:一个很巧的机会,06年的时候当时林总、刘院士管发动机的时候要给吴老做90大寿。刘院士给吴老安排了一个任务,要写一个90感怀,那时候吴老05年胳膊上长了一个疖子住在301医院,我就和办公室的常莉莉带人去看看吴老,去了以后,吴老就说,大响给我安排个任务,我可能完成不了,因为我胳膊上长了一个疖子,写不了。我当时就说,我来给你当秘书。成果,吴老口述讲旧时感怀内容,我把它收拾成文字。在这个过程中,吴老就说我要不要把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你们讲一讲,当时我是非常愿意听的,所以两个礼拜,我们每天下午去看他,他大概每天讲两个小时左右。后来回来以后,刘院士要编一本书,我们就把吴老讲的口述自传收拾出来,供给给编委会,成果编委会就编进去了。我感到吴老就是一本书,是一本大书,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后来,06年的时候,我有几次机会接触吴老,我就跟吴老说,当时我收拾你的自传的时候,我对我国的航空工业的历史懂得的太少。虽然我是64年进北航,跨入航空队伍,但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懂得太少。如果有现在的懂得的程度,你那个口述自传得重新写。因为吴老很低调,他不宣传自己,我又不懂得背后的一些事情。所以,吴老怎么说,我就从文字上顺一顺就写下来。现在看起来,这本书要大大加厚,内容要更加丰富。后来我们组织徐舜寿传记时,我才创造,吴老当时好多事情没有讲,实际上,当时飞机是徐舜寿,发动机是吴大观。而且603所搞飞机设计的人在回想徐舜寿的时候就提到,说当年徐舜寿和吴大观是通天的,包含中央高层做航空工业技巧决策时都是听他们俩的。后来,我回想,这些事吴老也没有跟我讲。后来,他们俩联名给六院提的建议,就是发展航空工业包含飞机设计和发动机研究,写的报告就有好几份,现在我们在收拾徐舜寿传记时把这些写进去了,当时六院等院所的领导都是老革命,都是打仗的,所以真正从技巧上吴老起的作用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还想补充几点,对吴老来说,承担这样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为吴老37年进清华大学,毕业以后到大定,这是中国第一个发动机制作厂(国民党时代建造的),但是那时候也是引进,后来很快解放,他们就转到台湾去做这些事,但是台湾也是很晚才搞出来。但是作为新毕业的大学生,吴老和我们一样,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在那个厂里面,他是技巧科材料室的,他一个人管技巧材料,但是吴老很勤恳,他就把图纸拿回家。后来派到美国学习,他学的是质量把持,后来又学了小齿轮加工,所以很多人就说吴老在小齿轮加工方面是专家。回来后,搞发动机的担子就落在吴老身上。吴老说,飞机从亚音速到超音速,起码机身机翼还是有继承性的,但是发动机是从活塞发动机跨入到喷气式发动机,基础原理都变了,这就是重新来了。他和徐舜寿他们还不一样,他们在美国还都接触了一些飞机设计,而吴老只是在国外某发动机加工车间看了一眼他们在加工。相对来说,是在吴老经验、技巧比较差的情况下承担了这么一项任务。

  再一个,我们刚刚讲到余光裕。余光裕实际上是搞飞机的,因为搞发动机没有人,就把余光裕从搞飞机调过来搞发动机。当时搞发动机的人太少了,吴老连一个帮手都没有。吴老搞发动机的起点跟他的技巧基础、工作经验,跟请求差距太大了。所以,他非常努力,他是付出了一般人不能懂得的努力。他就是必定要把发动机搞出来,而且喷发与飞机是同步起步,飞机在做策划的时候,这边发动机在提请求,请求过程中还有转变。但是,吴老说了,我的一个老师叫粱守盘,他能在哪儿搞火箭,他也没学过火箭,我们也为什么不能搞发动机。吴老就是有这么一种精力。

  那天,中国航空报的刘文波问我,我说吴老有四点,一个选择航空。他的航空报国或航空救国,现在中航工业也是把航空报国作为企业的一种精力,吴老的航空报国或航空救国事建立在对国家的深切感受上。他说,当年日本轰炸沈阳时把沈阳炸的,他用了一个词,后来凤凰卫视讲到那段历史的时候我才懂得了,昆明那时候给敌人炸的几乎是无处藏身,在那时候,他迸发出来中国必需要有空军,必需要有自己的航空工业。所以他自己已经学了三年的机械系,强烈请求转系,转到航空系,可是第一次去了,当时王德荣去了不置可否。第二次去了他拿着自己收集的昆虫的翅膀,他说,我对航空是有兴趣的,所以王德荣吸收了他,他就从机械系转到航空系,多念了一年。毕业以后,很多人可以发国难财,他就跟粱守盘去了大定,现在叫慷慨,那个处所,他跟他的新婚夫妇,所以他的航空报国的精力是发自心坎的,是融入血液的。所以他选择航空就是有为国家为民族的源动力,所以,我们现在来学吴老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个是,从长沙临时大学转移到昆明,改成西南联大。他在广州看了一场电影,雨果的《悲惨世界》,电影里面有一句话打动了他,人生是施予而不是索取。他连着看了两遍,接着有又买了一本书回去看。看完了以后,他就说,这个影响了他一辈子。所以,吴老一生就是施予,尽量少索取,或者不索取。

  第三个是他到了石家庄,石家庄是解放区,到了以后,就和聂荣臻接触。聂荣臻请他吃饭,聂荣臻就送给他一本书叫《论共产党员修养》。他认真学习以后,我感到吴老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是有基础的,这个和共产党提倡的为民族为国民的精力是一致的,所以他学了以后就跟定共产党了。他一下子把自己在这之前,所有积淀下来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一下子升华到了共产党断定的目标、道德准则。所以我感到他是一个自觉的共产党员。

  第四点,吴老不断学习、思考,不断在作自我批评。他在回想录里重复提到两件事,第一个是刚才提到的高空模仿实验台,他在当时技巧条件不够的情况下,他提了报告,上面也批了,钱也花了,但最终没有建成。当时他也只是看到国外有报道,并不是有技巧材料。所以,他自我批评,他总认为,自己论证不够,决策有失误。第二件事情就是部院联合、厂所合并,他刚参加巴黎航展,贺龙接见了他,他就向贺龙汇报,贺龙当时是要积极把厂所合并,就让吴老介绍国外的情况,问他们什么意见。国外的科研、设计、生产是在一起的,设计是在厂里的。但是,那时是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但是我们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时贺龙就拿出纸,就说,你们批准就签字,贺龙回去以后就向中央报告。当时,贺龙与聂荣臻老总意见不一致,吴老成果支撑了和老总的意见。后来,吴老就反思,他说,我是误导了。后来,吴老学习了邓小平的理论以后,它是在必定的环境下必定的形成的,所以他做了自我批评。刚才谈到规范,吴老逝世之前,我去看望他时,他就马上提到,在这个规范问题上我还是有毛病的,因为实际上他是给军方供给了一个国军标,那是一个最低标准的规范,西方国家企业标准远远高于国家标准,更高于国际标准,这个观念得转变,过去我们一谈就说,我们达到国际标准,实际上国际标准是一个最低限度的标准,而企业标准往往要更高。所以,吴老总是在不断思考。

  吴老思考的一个问题,航空工业的一个特点,科研和生产方面我们都有真知灼见,但是没有上升到决策层的吸收。比如,吴老提到的八个字,“预研先行,动力先行”。实际上这两个“先行”反响了航空工业科研规律性的东西,没有这两个“先行”,真正的型号任务就得不到有力的支撑,所以我们的型号研制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刚刚大家讲到的xx发动机18年。如果按照“动力先行”的话,实际上完整有可能做下去。所以,这些规律特点,吴老一直在思考,他有思考,也有反思,我感到总结的这些东西,有必要,使得我们的更高层的领导给予器重。

  再一个,他对政治学习非常器重、非常认真,到现在为止,每年要写一个总结交给支部委员的组织委员。过去是交给贾小燕,小贾是小字辈。小贾就说,吴老你可别这样,我怎么敢接你的报告。我在与吴老的交谈过程中,我就感到吴老对政治问题有深入思考,把它想明确,包含文革。文革是比较早的,包含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他思想上也有含混,他必定要把它钻通,想通。所以,他的政治信心坚定,我们现在的党员对组织观念有差距,我们要做自我批评。所以,现在学习宣传吴老,就要恢复党的严正性;吴老还有一点,他认为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应当提出来,敢于向高层提出建议,我们那些做法上有毛病。我感到,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机体保持健康的三个法宝之一。所以,我感到吴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后来在吴老病危时我们去看吴老,吴老感到遗憾的是,自己已经来不及了,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再一个,自己的声音,想说的话,盼望更多的特别是有决策权的领导能听到。我自己现在能做的一件事,就是尽可能的宣传吴老,咱们现在搞《龙腾东方》,后来他们也向我约一篇稿子,我说我对中国航空工业既没有影响力,也没有贡献,让我写稿子不合适。但是我想到了,我可以把自己对吴老的学习心得写下来。我们航空界有一批老先辈,对我们航空工业做出的贡献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吴老是一位非常优良的代表。我感到从吴老开端,对航空界历史上这些先辈们的优良品德进行一个宣传,而且不仅对航空界,而且对知识界、学术界也应当有震动。

  马福安:我也说两句,大家缅怀吴老的先进事迹,本身对我也是一种教导。我就补充一点,我自己概括一下。我感到吴老虔诚、执着、崇高,还有一个就是认真,这个贯穿他一生。毛泽东那时候评价白求恩“纯粹的人、崇高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和一个有益于人们的人”,跟吴老很贴切。我就讲述一下吴老在430厂的两件事。XX发动机1975年国务院总理办公会定下来的,后来由于研制的需要,调吴老到430厂当副厂长兼设计所所长,他去得稍微晚点,从77年到82年离开。那时候正在调全国的力量,那时候叫全国大会战,127吨图纸材料,那时候是英国的专利,但是要转换成工程材料,尽管有若干英国的专家,但毕竟量很大。在图纸材料的翻译和消化过程中,在航空工业之外还调了各大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来翻译材料。我记得,由于他们学的是非工程专业,搞语言文字的,有些翻译的材料跟工程有差别。所以,吴老请求工程技巧人员拿出原材料跟工程材料对照,每个人都得动笔。现在咱们有个词叫知识管理,吴老第一个在430厂提出组建科技图书馆,勉励大家读科技图书,出差、出国的人带回来的图书材料必定要上交,勉励大家讲课,一直到现在。430厂图书馆有一句话叫“灯火通明、书声琅琅”。吴老每天7点半上班干活,请求大家也一样,说时间很紧,12点才下班。他的秘书叫杨思成,后来到中石油去了,都跟不上,直叫苦,他本身还是设计所的。

  再一个,吴老对年轻人的请求特别严。你看不懂英文材料不行,学。学完了以后,你翻译,读不出来,你在英汉文本对照中读。

  在吴老病危时,我们去看吴老。当时,吴老正打着点滴,坐在沙发上吃饭,看到我们去看他,坚决不吃饭,停下来要给我们讲,我们就说让他先吃完,我们过两天再来看他。他说,给我们说三点,第一个是要器重预研,第二个必定要讲真话,他说千万千万不要忽悠,然后是必定要基础工作打牢,必定要器重工程化中的科研工作。一直在关心这方面的事情,直到逝世。所以说他非常执着。

  高军:我说两句,和其他老专家一样,他们都有和吴老身边工作的经历。我对吴老的认识,吴老每年都非常认真地写思想汇报,真正体现了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检查自己的品德。虽然在功名册上难于找到他的名字,但是每个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光荣照人。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让中国的飞机有一颗“中国心”,吴老为这个理想奉献了一生。07年李源潮到中组部时,专门讲了一段话,就说今后五年每年推出几个老干部作为范例,要把他们建立起来,宣传出去,在老干部中就会形成正确的导向,在社会上也会形成很好的舆论。

  吴老是非常少见的、非常全面的、过去叫又红又专、现在叫德才兼备的一个范例。具体的事情他们都讲得非常非常多了。

  在吴老生命弥留之际,我到医院去看他,那时林总专门有批示,要请专家会诊,用最好的药,尽一切可能让吴老延伸生命。但是,吴老都拒绝了,只要用药,他苏醒时就把点滴拔掉,最好只好给他打平静剂,让他自己昏睡过去,然后才用药。但是,只要他一醒,他就把管拔掉。而且他早就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癌症,他就跟家里人说好了,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就到我们自己的医院,也不要到好的医院,走完自己人生的最后一站。

作者:北京速记公司


现在致电 010-63797486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