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主席对员工的录音整理关心、理解都不够
日期:2016-08-12 / 人气: / 来源:网络整理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正在观看同步网络直播的网民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南方民间智库系列围观会之N—S(南方—顺德)改革论坛现在开端,在这里我代表主办方欢迎各位的出席。此次论坛将通过奥一网、南都网、凯迪网络与南方报网等联盟网站全程同步网络直播。
此次论坛由南方报业传媒团体主办,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省委宣传部互联网消息信息中心、省网络文化协会、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支撑,南方民间智库承办,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报网、奥一网、凯迪网络协办,以“顺德发展,如何让异地务工人员幸福参与”为主题,秉承“围观社会、国民参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方针,遵守1+2+N+S+X模式,邀请顺德区的异地务工人员管理相干部门、专家学者、异地务工人员代表进行开放透彻的讨论。
今天的论坛分为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论坛举办地顺德区领导和南方民间智库领导致辞!第二个环节是省总工会、省人社厅、顺德区、南方民间智库领导共同启动南方民间智库系列围观会之N—S(南方—顺德)改革论坛!第三个环节是圆桌讨论,我们分为两个分议题,议题一是如何吸引、留住异地务工人员?议题二是异地务工人员如何参与顺德发展?第四个环节,点评嘉宾现场点评;第五个环节,南方民间智库(顺德)成立仪式,首批成员获颁聘书。
下面,请容许我介绍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
省总工会副主席张振飚
省委宣传部互联网消息信息中心主任曾胜泉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邱璟
顺德区委副书记刘光大
顺德区委政府副秘书长周旭
顺德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关庆祥
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招彬
顺德区总工会副主席陈万铨
顺德区综治办副主任林伟雄
南方都市报履行总编辑、南方民间智库秘书长任天阳
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南方民间智库“顺德异地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课题组组长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广东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主席蔡禾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岭南十拍》作者之一郭巍青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李津逵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谢建社
南方民间智库成员、大众学者,南方民间智库“顺德异地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课题组副组长
我们还很荣幸地邀请到了顺德企业代表、异地务工人员代表、企业工会代表、围观市民代表及媒体记者等共60余人。
下面,有请顺德区委副书记刘光大致辞!大家欢迎。
刘光大:尊重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网民代表,大家好!
炎炎夏日,比气象更热的是改革的热情。我代表顺德区委区政府,对各位不致辛苦,来到顺德参加2012年首场N-S(南方-顺德)改革论坛表现热烈的欢迎!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顺德发展,如何让异地务工人员幸福参与”。探讨这个话题,离不开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顺德经济高速发展,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突出。2009年,顺德进行了大部制改革,“物理反响”已经完成,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持续深化改革,才干实现“化学反响”。
去年9月,顺德提出以社会体制改革为主体,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三大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是新时代改革的重中之重。10月,顺德发布《关于推动社会综体制综合改革加强社会建设的意见》,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先导,以履行党领导下的协同共治为核心,以创新社会体制机制和服务方法为手段,共建共享幸福顺德。从今年4月前溯,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五次听取顺德改革的汇报。在最近一次听取汇报时,汪洋书记表现,顺德改革积极性高,信心强,成果比预期的要好,勉励顺德积极稳妥地将改革推向深化。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同志表现,顺德新一轮改革正渐入佳境,社会豪情创意迸发,带动效应正在逐步释放出来,顺德要持续坚定不移地加快社会建设,按大部制、小政府、大社会的路径推动改革。
顺德作为异地务工人员集中的地区,一直以来都在摸索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顺德,并采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社会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后,顺德这方面的改革力度更大。去年6月,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增进流动人员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优惠政策《关于顺德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实行意见的通知》,包含子女就读、社保、就业、入户等,让流动人员能够真正融入顺德。同时也要看到,对异地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还存在诸多难题,如法律建设滞后、社会资源发动不足、服务措施不到位、综合治理不力等。怎样把服务和管理有机联合,服务要贴心,速录公司,管理要规范,这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在此求教于各位专家。我们盼望,通过借助各方智慧,调动社会资源的力量,发扬“敢为人先,务实拼搏”的顺德精力,加快做好服务和管理异地务工人员这篇文章。
顺德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智力支撑。顺德在全国县级地区率先成立了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10个镇(街道)、10个区属部门、三大改革工作委员会成立了专业决策咨询和评审机构,并向村(社区)、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扩大,全区有委员逾700人。我们还要持续拓宽思路,加大引智力度。南方报业传媒团体作为省委机关报团体,长期以来给予顺德高度关注支撑和宣传报道,进而联合我区成立N-S(南方-顺德)改革论坛,为顺德注入高层次的智力资源,必将为顺德带起源源不断的金点子。梁维东书记对论坛高度器重、非常关心,因公务不能与会,委托我向南方报业传媒团体及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现诚挚的谢意!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光临,祝论坛美满成功!
主持人:下面有请南方都市报履行总编辑、南方民间智库秘书长任天阳先生致辞!
任天阳:尊重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及网民朋友,今天来到顺德这块改革的热土,每一次来都感到顺德人改革的精力和脉搏。尤其刚刚听了刘副书记的讲话倍受鼓舞。
这次南方民间智库系列围观会之N—S(南方—顺德)改革论坛,取了南方温柔德第一个汉语拼音的标记。在顺德举办,这也是南方报业传媒团体温柔德两家联手为顺德的改革呼吁,这本身也是改革的成果。这次论坛的意义也体现了顺德改革的精力。
刚刚也讲到顺德在2009年大部制的改革“石破天惊”,在中国的改革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2011年顺德区委提出要以社会建设的总目标统领行政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这三大改革,构建“小政府、大社会”。不光是顺德,广东省各地的改革也是这个方向。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市委书记梁维东提出,顺利管理创新要解决社会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腿短的问题,核心是“协同共治”。汪洋书记在党代会报道中也指出要推广顺德综合配套改革的成功经验。所以我们举办这次论坛,让专家和学者领会顺德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既是对改革的总结,也是对顺德改革精力表达敬意。
顺德这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对异地务工人员是管理、是服务、也是关爱。外地务工人员在顺德有归属感,也领导本地市民如何善待异地务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都是顺德的建设者,都应当成为顺德改革成果的分享者。我们欣喜地看到,顺德已有多项措施应对这一课题。当然,在管理创新上,广东还有很大创新空间,今天我们集各界之力,共同探讨这个话题,今天的论坛盼望各位能够发表真知灼见。
南方都市报和南方民间智库一直以来对顺德的改革都非常关注,南方民间智库也是南方报业传媒团体一个社会性的智库,也是广东和中国为数不多的一个关于互联网问政的民间智库。在摸索传统报道情势之外,如何利用网络、媒体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民间智力,深入懂得和推动顺德的改革。
今年的5月14日,在新一届的省委常委和网民同步交换之后,南方民间智库同时举办了一个以“网络问政、参政如何制度化”为主题的围观会。在这个会上达成了南方报业传媒团体温柔德共同成立这样一个论坛的意向,还签订了“N—S(南方—顺德)的改革框架协议”。这个论坛是我们贯彻汪洋书记在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的重要精力,通过对顺德这个样本进行解剖,为改革呐喊,为改革求索,为中国探路。
今天的论坛以网络参政问政为切入口,昨天我们的专家学者在顺德进行了前期调研。“围观社会、国民参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是我们南方民间智库的方针,邀请国内外顶级的专家学者,南方民间智库的成员温柔德区的民间智囊,还有宽大热情市民和网民代表,用圆桌论坛的情势,网上网下和政府与民间全方位的多方互动,一起纵论社会改革、热议民生、共谋幸福。
南方报业传媒团体将大力扶持论坛的发展,努力将其打造成网络参政问政的新标杆。领导都高度器重,多次作出唆使。今年1月正式注册登记的南方民间智库作为论坛的具体承办者,将与顺德有关部门一起,不遗余力,不惜财力,不惜资源,把这个改革论坛办好。
最后预祝N—S(南方—顺德)系列改革论坛取得美满成功,也谢谢各位的参与。
主持人:下面将进行N—S(南方—顺德)改革论坛启动仪式,有请省总工会副主席张振飚、省委宣传部互联网消息信息中心主任曾胜泉、顺德区委副书记刘光大,南方都市报履行总编辑任天阳,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广东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主席蔡禾共同登台启动N—S(南方—顺德)改革论坛!有请!
让我们一起喊3、2、1…开端!
南方民间智库系列围观会之N—S(南方—顺德)改革论坛,越办越好。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环节是圆桌论坛,接下来有请李津逵老师主持圆桌论坛环节,有请李老师。
主持人:尊重的各位朋友,我是综合开发研究院的李津逵,今天下午这个论坛的讨论环节我有一个近水楼台的学习机会,做主持人。
在顺德,正如刚才刘副书记所讲的,长期以来确实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在高速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建一个大社会、好社会、责任社会、文明社会的同时,大家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异地务工人员。这些年来,以李少魁老师为代表的人一直在关注生活在各地的蓝领们的生活状态。最近南方民间智库又组织了一个课题组,对异地务工人员在顺德的工作、生活状态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在首先有请课题组组长、广东省著名学者彭澎博士对顺德异地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这个课题做一个发布,大家掌声欢迎!
彭澎:大家下午好!前不久,我带队由南方民间智库和广东省的著名学者及顺德民间学者一起对顺德异地务工人员的服务与管理这个专题做了调研,到企业和基层单位和政府部门,做了比较详细的调研,获取了很多材料。
重要的调研成果都在《蓝皮书》里,我现在对主题报告做一个简要概述,让大家对我们的调研情况有一个懂得。当然,我们的调研可能还不是很全面,有些观点也不必定很正确,在此抛砖引玉,让大家就我们的一些见解和建议提出更好的批评。
主题报告是“打造和谐,融合产业之城”,大家知道顺德是广东制作业的重镇,这里异地务工人员的数量比较多,成分比较复杂,多多少少是广东省异地务工人员状态的缩影。广东有3000万异地务工人员,把顺德这块异地务工人员的状态如果摸明确了,找准懂得决措施,对全省都有必定的启发意义。
广东省作为全国异地务工人员最多的省份,解决好广东省异地务工人员的问题,可能对全国异地务工人员问题的解决及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的发展方向都会带来比较重要的启发。
根据我们的调研,我们懂得到按照顺德六普统计数据,常住人口246万多,外来人口132.4万,这是六普人口的统计数据。按照比例来讲,外来人口超过50%,最新的外来异务工人员数据是145万,百万异地务工人员,过去提出百万民工下珠江,现在有百万民工闯顺德。
从结构上来看,基础15%属于白领和精英群体,86.71%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务工人员、生产服务人员,全部构成基础上反响了异地务工人员的结构状态。具体的务工人员有几个群体,小老板个体化,开的小士多,开一个小摊档,还有受雇的工作人员,这块比重占的比重很大。另外一小部分是无业、失业人员,这个群体值得我们关注。针对不同人员,我们应当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当前加强对异地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具有很紧急的意义,一是当前广东省十二五的主题是产业转型升级,如果没有宏大的异地务工人员群体本身素质的转型升级,可能会拖全部经济转型升级的后腿,所以这方面也要接洽起来考虑。
有关数据也不能回避,当前广东犯法嫌疑人,更重要的是犯法的对象。根据省公安厅的数据,无论是犯法嫌疑人还是犯法对象,70%以上都是外来人口。涉及到异地务工人员的管理问题,有关方面都有这个数据,值得我们关注。解决好对他们的服务和管理,对治安状态的改良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当前,中国面临着人口红利的终结,广东更多的劳动力靠异地务工人员。我们享受着区域人口红利,但区域人口红利如果处理不好,会涌现2003年就开端的“民工荒”,区域人口红利也会消散。那么怎样更多的延续这种人口红利,就是要让异地务工人员有归属感,如何打消群体的隔阂,增进社会人员的融合。所以顺德提出了异地务工人员融入顺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拿本地的人口结构来讲,我们应当是有所选择的,要吸引异地务工人员解决民工荒,没有选择是不可能的,要优化本地人口结构,其中必定包含着异地务工人员的劳动力队伍结构。
无论怎样,凡是异地务工人员我们都盼望能够来到顺德,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这方面都具有我们需要摸索的价值。
影响到异地务工人员在中国的融入有哪些方面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研究,及国内的相干研究,我们参考了一些相干材料,对顺德的状态也做了实际调研。
一、子女入学问题是大家感到焦虑的,有些人对入户没有很紧急的感到,因为他们还享受着故乡土地资源的待遇,对入户不是很急切。但是每个异地务工人员家庭都要重要考虑子女入学问题。
二、工农就业服务不足。为什么还存在那么多失业人员,异地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也要纳入我们的考虑。
三、异地务工人员劳动法权益的掩护问题,一些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会好一些,但中小企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全部社会福利,无论是住房保障,还是养老医疗保险等等,这些方面的异地务工人员参与比例比较低,这方面是个大问题。
第二方面,部分异地务工人员的技巧、技巧程度不高,我们的培训机制还有所欠缺,这方面需要加强。此外,政府的宣传效果也可能存在必定的错位。我们到企业去创造有些异地务工人员并不太懂得我们的居住政策制度是怎样的状态,对领取居住证还持比较抵触,不知道领取居住证有那么多利益,可能是政策宣传方面的问题。我们还懂得到,异地务工人员居住的处所,生活周边的治安问题比较严重,一些抢盗甚至就产生在家门口,阐明治安状态还有所欠缺。
从根本来讲,异地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还没有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当然我们接触到的一些精英人士还有一些归属感,在顺德生活了十多年,回到故乡可能反而感到像异地人。大家还不同程度的处于融入阶段,有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可能很多人度过了经济融入,但是社会融入、心理融入还存在差距,这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解决、推动异地务工人员融入有三大基础原则:
原则一:笼统的讲,整体看待异地务工人员的政治权利和地位。在具体的社会服务政策方面,不要当成一个整体,应当分群体,分阶段的逐步解决他们的融入问题。不可能整体的一下子的全部实现融入,可以分层次、分群体、分阶段逐步解决。
一方面让具有必定优势的异地务工人员,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尽早的实现社会融合。对做出了必定贡献,但是素质仍有欠缺的,通过一些培训机制,进步他们的素质,增进他们的融合。对于一部分很难融入本地,与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的少数异地务工人员可以采用“双转移”的思路,增进他们有一个新的选择方向。
原则二:以体制改革为核心,进行顶层设计。很多问题,比如二元结构、二元半结构、三元结构也好,这些异地务工人员还具有农村身份,在城市里务工、居住,甚至有房产,对于这些人如何加快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这是我们需要下工夫的一方面。
原则三:解决异地务工人员融入顺德,不能仅仅靠政府,应当政府、企业、社会三联合,走“三联合”的道路。
最后,提一些比较具体的异地务工人员融入对策。
首先,对于户籍制度进行调剂和改革。现在有一个“积分入户制”,达到必定积分的务工人员入户,当然有一个问题,有些人员并不是特别想入户,还有一个问题,有的人积分不到,但是居住年限比较长,可否给他必定的公共服务让他享受,即使可以跟他的积分相应,供给一些比较符合的公共服务。不能“冰火两重天”,有了户籍就能融入,没有户籍就不能融入,而是要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精力。
第二、异地务工人员反响得比较强烈的子女受教导问题,顺德异地务工人员的学位严重不足,有些处所请求入学的人数和学位有很大差别。全部顺德只有三间外来工子弟小学,至于是不是办外来工子弟小学是一个方向,还是供给现有的公立学校的学位都是可以考虑的。
对居住证获得的年限与子女安排联合起来,当学位有限的时候,居住证的时限越长,越有一个优先次序,这方面可以考虑。哪怕没有入户,但是居住时间长,有持续性,可以获得一些先机。
第三,异地务工人员纳入保障房体制。有一部分,10%几是精英,那么在限购房,经济实用房方面能不能给他们一些其他待遇。对于其他务工人员在租赁房方面解决一些他们的问题。有些企业提出建立工厂宿舍,这也是一种公共租赁房的模式。
第四,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可以考虑分层次的融入。
第一、对于优良务工人员可以直接纳入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系统,就是完整“市民化”待遇。
第二、对普通的异地务工人员,可以勉励他们城镇居民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也可以进行必定程度的收费方面的减免,用人单位为他们投保供给一些方便。
第三、对于达到标准的异地务工人员,做出必定贡献的异地务工人员可以纳入本地的老年社会福利,孤残人员社会附离等等方面的待遇。在培训方面采用自身技巧程度的进步和政府培训的供给和企业在岗培训相联合的模式,这是从进步素质的角度讲。
对于政治宣传力度,要分不同的年纪群体,差别看待。对于60后、70后,更多的要通过电视、报纸的媒介,也可以通过到现场讲解转达我们的政策;对于80后、90后,可以通过网络,或比较新鲜的流传方法,使政策有流传条件。
当然相互间的互动有十分重要。我们要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地位,在两代表、一委员中给他们供给固定的席位,让他们有代言人,有发言权。让他们在居委会中参与管理,参与全部社区的互动式管理,这可能是他们融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层条件。在企业里考虑,能否使工会组织在掩护员工权益方面进一步得到提升。
异地务工人员的文化娱乐方法,更多的引入社会宽容融入文化的因素,充分利用同乡会的作用使他们融入当地。
对于一些不适应转型升级,不适应本地发展的异地务工人员,勉励他合理流动。首先对犯法高危群体形成严格打压的高压方法,让好逸恶劳者、坑蒙拐骗者在顺德难以有立锥之地。
对于不适应产业升级,经过培训无效,我们可以安排协管人、同乡会劝告其回乡,勉励参与故乡建设。对于特别有艰苦的人,我们可以适当给予回乡补贴,体现本地的人文关心,让温情顺德、常留人心。把对顺德的美好印象带回故乡,也是一种解决道路。
以上是我对调研的成果做的粗浅的介绍,接下来还有两位专家学者,他们会从另外一个侧面对调研发表他们深入的思考。
主持人:谢谢彭澎博士,从3000万,145万的大背景讲到顺德异地务工人员的状态,经济融入了,社会没有融入,社会融入了,心理没有融入,要做一个共建共享,顶层设计、分阶段、分人群,要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来抓。从入户、子女入学、社保一直到企业工会的维权、劝导与服务相联合等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建议,我们大家可以对这个报告做一个评估。
主持人:接下来进行两个议题中的第一项议题:如何吸引留住异地务工人员。
在这个议题当中我们首先请一位主题发言,接下来大家一起来讨论,有请顺德区综治委的副主任林伟雄做第一个主题发言。
林伟雄:大家好,我是顺德区综治办的副主任,我们顺德一向以来器重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从2004年开端作为全省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试点地区,就一直在开展这项工作。
区委区政府在这几年里不断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成立区、镇、村三级的流管工作机构,招聘1000多位流管协管员,全面从事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还专门搞了一个信息化系统,履行信息化管理。
在这八年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在管理模式上实现了两个转变:
一是从当时公安的单一管理到现在多部门联动的转变;二是从当时的以管理为主,到现在的以服务为主的转变。事实也证明了正是流管机构的健全,搭建起了政府和异地务工人员沟通的桥梁,让政府也能够明确的知道这些异地务工人员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也让政府、包含职能部门能够根据流动人员的需要出台一些相干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包含什么?在去年的5月份,就像刘书记所说的出台了一个工作意见《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实行意见》,在这个《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实行意见》里最大限度的写入了异地务工人员的优惠政策,以居住证作为纽带,将享有在公安的车辆入户、驾驶证办理、出入境、户籍入户、社保、教导、就业培训、法律援助等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里包含异地务工人员最关注的两方面问题,一是社保,现在异地务工人员的社保已经和户籍人口同等化待遇;二是教导,我们已经明确规定,只要在同一个居住地居住并且购置了社保满五年的,符合打算生育政策的异地务工人员就可以向教导部门申请其子女享受与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化的教导资源。
在优惠政策方面,我们已经把如何改良异地务工人员的生活环境方面纳入了城乡建设和社区建设的总体方案。包含在社区建设里如何配置公园设施和文化设施等方面,已经纳入了整体方案。在建设里充分考虑到异地务工人员的因素。
可以说这些优惠政策,包含现在正在做的改良异地务工人员的生活环境方面,我们都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以顺德作为改革浪潮中的一个城市地区,很多工作还没有做到位,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这里我们也很盼望专家、教授帮我们破破题,帮我们想一些更加好的措施,政府出台一些什么相干政策让异地务工人员更好的融入顺德。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林伟雄主任以流管办作为一个平台供政府与信息的沟通交换,以居住证把各种公共服务串在一起,这个做法怎么样,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报告》的发布,也有了顺德区政府如何吸引异地务工人员的做法。下面哪一位嘉宾可以告诉我们,听了前面林伟雄主任的介绍之后,大家有什么想法?
郭巍青:很高兴来讨论异地务工人员融入本地的问题,我想了一个问题,今天是“世界人口日”,有点偶合,这会让我们想到一个问题,关于人口结构的问题。
人口结构的老化是中国现在面对的一个很大问题,刚刚看了一下彭澎做的调研报告,外来务工人员的人口结构非常年轻,30岁以下占44%,如果外来务工人员都留在顺德,对改良顺德的人口具有宏大利益。
年轻的务工人员是我们的宝贝,因此我想问,顺德区政府是把其当一个麻烦来管理,还是把其当一个宝贝来管理。要留在这里是根本的问题,心态不同会影响到他愿不愿意待在这里,可能会有很大影响,这是我想到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哪一位愿意对这个事做一个回应?有请林伟雄主任做回应。
林伟雄:谢谢郭老师,郭老师刚刚所提的问题,我们顺德区区委区政府的态度一项是很鲜明的,盼望异地务工人员更好的融入顺德,更好的在顺德生活、居住、工作,这个态度是很明确的。
现在区委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课题组“如何让异地务工人员融入顺德”。这个课题组里由区委的重要领导牵头,集中各个部门的重要领导,开展课题研究。部门里能够推出多少优惠政策都会尽可能推出来,让有心在顺德发展的异地务工人员都留在顺德,为顺德的改革和发展添一份力量。
主持人:郭老师您学生的答复怎样?
郭巍青:很好。
主持人:答出标准答案了,所以郭老师说很好。
各位的桌面上有一个牌子,有“笑容”和“囧脸”两面。刚才彭澎博士建设中有两条,让异地务工人员组织起来,不仅可以组织篮球队、排球队,还可以举办同乡会。大家感到彭澎博士的这个建议怎样,大家都举了“笑容”,林伟雄对这个有什么见解?组成啊一系列的“河南同乡会”、“江西同乡会”等。林伟雄主任在说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举牌。
林伟雄:我感到应当也是一个方向,顺德已经在做一项工作,让异地务工人员自我管理。在1000多人的协管员里,我们会招聘一部分人异地务工人员,以老乡的身份管理老乡,这和同乡会有类似的处所。
主持人:林局长的话音未落,牌子已经举起了,我不找“笑容”,专门找一个和笑容不一样的,这里有一个年轻俏丽的准妈妈,请这位马上要变成女士的小姐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举“囧脸”牌子。
俏丽准妈妈:举办不同的同乡会,我认为反而会把异地务工人员分化掉。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要分江西、湖北、湖南,而是让他们怎么融合顺和,不是湖北的和湖北的在一起,湖南的和湖南的在一起,这样会导致更多问题的产生。像一个企业里,一般一个处所的人不会超过30%。
主持人:我创造刚刚彭澎博士的建议,大家举“笑容”,俏丽妈妈说话大家还是举“笑容”,这怎么行,下面请黄健安给我们说两句,“囧脸”广东人不幸福就应当找他。
黄健安:刚刚那位女士说的同乡会,我感到同乡会很有作用,我就是同乡会的组织人,其实我也是外来工,我来自梅州的。这两年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会经常犯法的,这两年我们把老乡组织了起来,组织后会有一个平台,信息很通,他们想犯法也不敢犯了,怕自己做了不好的事,一下子传到家。管理好自己的社团,很有作用。我们这两年一直参与幸福广东的宣传,刚才说到什么是“幸福”。幸福不必定指当地人,还有外地人,大家都幸福了才是幸福。我有一个建议,江门有一个东平新村,他们怎样看待外来工呢?现在江门不签外来工,工程师不签,厂长不签,只签第一线工人,因为现在很多外来工都流向了全中国,到处都开发起来了。江门率先走了一步,这也是一条渠道。盼望顺德当地政府部门,把村联合好,建好房,现在都是搞什么廉租房,但是我盼望能把建立起来外来工小学,方便管理。盼望当地政府去江门的东平新村参观一下。
主持人:健安老师的意见完整不同,还有没有人要回应。
俏丽妈妈:作为个人行动可以,作为政府行动不可以,老乡人脉关系吗,大家在一起幸福和平的相处在一起。像外来工小区,为什么必定要分三六九等。
主持人:完整两种不同的声音。在社会建设中,今天中国可能很难拿出一个标准答案,关于这个问题,研究得最深入的还是广东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担负主席职务的人,大家知道是哪位吗?掌声给蔡禾教授。
蔡禾:很高兴有机会在这和大家一起交换,我也是一个外来的,现在才在当地入户。假如我们到某一个处所会问我们自己,什么会留下我们,只要这样问问自己就可以了,无非有三点:
一、是在职场里有稳固的发展盼望。当然发展盼望不必定要那么巨大必定要当什么,对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来讲,有一份稳固的收入,能够养家就会工作下去。
二,盼望有一个家,如果这个人长期跟老婆、孩子离开,他确定不会幸福。
三,有一个让他有安全感的环境。周围都是熟人,大家见面可以点点头,但如果都是陌生人,给人没有安全感。
融入一个外地生活,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我们就扎扎实实的放在自己身上想,我们对异地务工人员都做了什么。
有一个顺德在做的“积分入户政策”,我感到在现阶段是有效的,假如前面三点是能够留下来的,我们创造相当多的人并不要你的户口,只要有这三点就够了,有没有户口不重要。如果你是一个年轻人没有户口来回流动还比较容易,因为如果有了户口还比较受束缚。
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时候,核心政策不应当只放在一户上,因为那是放在打算经济户籍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承认制度不变,是在不变的前提下的。我感到彭澎教授讲得很好,有差别,即使不想入户,那也应当想怎么把户籍背后的权利和户口逐步分别开来,比如教导没有户籍,顺德有居住证,我建议以社保为最重要的条件来做。有社保阐明他在劳动,不是说有钱买了房子在这里就可以了。有社保就阐明有劳动,如果有给外来工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小学,这样异地务工人员就会很踏实。当他生活在这里有15年,有15年的社保了,留在这里至少他的老年生活会稳固的,只有居住证会有风险。我建议应当以社保为标准,这也会让顺德的社保率大大提升。
现在虽然讲国民权利,但背后还是属地化的,我们要使异地务工人员有社会保障,老板要为他们交社保。
你可以叫我“中庸”,这些都存在。我感到有两方面,第一关于组不组织同乡会是权利,愿意组织同乡会,这是国民的权利,所以我同意应当组织同乡会。但我也赞成那位同志的观点,130万外来人口可能都是个体,他们有很多诉求,他们怎么诉求,个体的诉求可能很难成功,需要朋友的赞助,需要组织,我们反过来问,为什么这么多组织不能吸纳他,为什么逼着他们建立一个同乡会才干谋利益。
他想组织同乡会,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是作为政府,为什么把所有的运动都纳入这些人,如果我们把他们纳入进来,他们就会自然被一些组织吸纳进去,当他们的利益诉求有了渠道以后,未必会成立和当地政府反抗的组织啊,我们要有平等的意识,谢谢。
主持人:谢谢蔡教授。蔡教授首先讲了什么是融入:一、有一个“公”、有一个“家”、有“一群好朋友”;蔡教授还讲了不要以居住证为核心,组织各种各样的政府支出和政府公共服务,而是要以社保;蔡教授还讲到刚才那个小姑娘讲得有道理,但是黄健安讲得也有道理,一是国民权利,一是政府领导。下面有一个人举了“囧脸”,为什么不批准?
下面有一个人举了“囧脸”,为什么不批准?
观众:可能我懂得蔡教授的意思有一点不一样,因为大家认为同乡会必定会和政府有抵触,我不是很赞成这个懂得。很多同乡会,包含以前的山西商会对经济的发展都是增进的。
蔡禾:我刚才并不是说同乡会必定会对峙,假如政府刻意把异地务工人员专门组织成一个组织,你们异地务工人员就在这个组织里,户籍人员在另外一个组织里,实际上已经人为的隔离开来了。
主持人:最初提出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彭澎。
彭澎:当初同乡会在有些场合是很遭人厌的,在一些群体事件中同乡会施展了不太好的作用。我经常在广东招待内地一些政府的招商团体,没来到广东首先找同乡会,无论是河南的、四川的、广西的、安徽的,很多都首先找同乡会,为什么招商引资找同乡会了,当同乡会要维权的时候就怕它了。同乡会是中性的,当要招商引资时需要凝聚老乡施展作用,但是老乡缺乏维权机制的时候又怕,阐明我们的管理本身有缺失,要害是如何看待。把同乡会变成一个有利的工具,可以服务的工具,这是一个工具,要害看怎么用。
主持人:现在已有的各种社会团体,为什么不能整合资源,我们请省总工会的张主席讲一讲。
张振飚:我本来是认真学习听讲的,既然涉及到我,还是讲几句。
这个论坛很有意思,我关于同乡会的问题我刚才没有举牌,因为感到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只是看从哪个角度来看,成立同乡会不是“YES”、“NO”的问题。
举个例子,广西有一个村,叫做砍手村,他们是专门抢劫,砍手,但是他们不会在自己的村里抢劫,如果在村里有违法乱纪的事情他们反而会禁止。当然我讲的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当然和同乡会相类似。
同乡会有成立组织的权利,而且现在社会组织成立放开了,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领导、领导、规范,用什么来规范呢?依法依规,同乡会所做的事情不要违背法律的现行规定,这是一个底线吧。
现有的工会,包含共青团,为什么要成立同乡会?如果把同乡会纳入相干组织就不用成立同乡会了吗,不能简略的说,不能相互代替。同一个处所,同一个户籍处所的人,同乡会有一个大家相互间有人脉关系、情绪交换、文化认同。客家的、潮汕的这是其他组织代替不了的,各有各的存在理由。
说到现有的组织,应当最大程度的把他们首先组织进来,施展作用,掩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是我们重要要做的,但并不是有一些组织了就不需要同乡会。
我们现在正在下大力量做的就是这个事情,一是组织起来,二是施展掩护他们合法权益的作用,目前最大的任务就是这个,当然做得还不够,但会持续努力。
主持人:掌声送给张主席,这个阶段需要有一个点题发言,有请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谢建社做点评发言。
谢建社:各位专家、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这次改革论坛的主题选得非常好,而且富有寻衅性,不仅要吸引异地务工人员,还要留住。
我认为顺德在改革的先行先试过程中,完成了异地务工人员的第一个阶段的任务——身份的转变。过去异地务工人员叫做“盲流”,要向新市民身份转变。
接下来顺德的任务很艰巨,要完成第二个阶段——让异地务工人员由身份的融入转到身心的融入。
为了完成这个阶段,要从以下六个道路实现转变:
第一,身份留人。公平看待,同工同酬,除了户籍制度之外的东西,蔡教授讲的三点能够实现也就很满意了,同城待遇。
第二,身心留人。“两感四度”。“两感”指认同感、归属感;“四度”指知晓度,经过上次彭澎调查我们创造,很多异地务工人员不懂得政府的相干政策,不知道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认同度,对顺德的认同如何;参与度,认同之后要参与,报告里提到能不能参政议政;满意度,对政府的工作,对当地政策的满意度。
第三,情绪留人。生产环境,生活气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四,教导留人。经调查创造,异地务工人员很大的忧虑是子女读书问题,现在已经暑假了。大家可以看到有多少小朋友从四面八方来到珠三角,为什么小孩子都往珠三角来,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在这边打工,所以那些小孩不能在当地读书,放假了就纷纷到珠三角。教导留人有两方面,包含务工人员的自身教导,还有补偿教导,很多异地务工人员没有完成任务教导,我们要帮他们完成补偿教导。
第五,政策留人。要有优惠政策,包含子女入读,社会保障问题。
第六,机制留人。要建立接纳机制,这是最重要的,大家身份都有了,叫“异地务工人员”也好,叫“新广州人”也好,叫“新粤人”也好这些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接纳机制。分四个机制,一是公平就业机制,二是管理服务机制,三是融城能力机制,四是社会保障机制。
这些要由十大接纳指标完成: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报酬有标准,管理有参与,维权有渠道,住宿有改良,子女教导生活有尊严,养老有保障。完成了这“十大指标”,异地务工人员的满意度、参与度必定会更好。
完成一个转变,身份融入到身心融入。身心留人是基础,情绪留人是要害,教导留人是根本,政策留人是核心,机制留人是保障。
主持人:大家有没有什么意见?讲到身心留人的“两感四度”,归属感、认同感,“四度”中一度叫参与度,在顺德的人大代表中,划出必定比例给异地来顺的蓝领工人,这是谢教授演绎出来的,大家举牌表现,看来大家都批准谢教授说的。
在顺德的居委会中有留出必定比例给异地来顺德的蓝领人员,请大家举牌,大家都表现批准。
现在进行一个圆桌讨论。请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南方民间智库、“顺德异地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课题组成员谢建社、顺德区综治办副主任林伟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钟玉英、美的团体电饭煲公司班长吴德银。
吴德银: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圆桌论坛,这个主题很鲜明,很代表外来务工人员。我看到这本书,里面的材料很全面,但最重要的是落到实处才会体现这本书的价值。
说到幸福参与,外来务工人员留下来已经是在参与了,怎样幸福的参与,接下来我说说留在顺德发展的几个方面,留下来企业是要害,我们都在企业里面生活工作,所以我认为企业要留下我们。我从学校到毕业,一直都在顺德,并且得到了必定的发展空间,也经常参与顺德外来务工人员的论坛。
其次,我们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很器重,从企业领导到下面的主管级别都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及学历的提升,外来务工人员高中、中转毕业就来了,所以也在进行学历的提升。在培训和学历提升的同时,我获得了上升的通道。
主持人:顺德是一个非常好的处所,北滘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处所,美的也更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处所。对企业的表扬就到这,接下来再给你一分钟时间,讲讲还有什么样的条件现在还没有做到,如果做到就更能吸引和留住你的同事。
吴德银:我认为家庭的组建很重要。
主持人:这是企业的事还是政府的事。
吴德银:是企业的事,我们如果买了房子就可以和老婆、孩子在这里。
主持人:你的意思是房价太贵,或者是廉租房、经使房不足没有偏向你。
吴德银:可以这样说。
主持人:按照顺德的房价程度,在全国同类程度中处于中等偏下。关于公租房和廉租房不足,这条是提给政府的,批准这条的举牌,没举牌的是不是都认为公租房、廉租房足够。大家反对还是批准都要举牌,大部分举了“笑容”。
吴德银:我们在这里为顺德创造价值的同时,顺德政府不能让我们所创造的价值体现出来。
主持人:没有在住房上体现,所以你没有安家,现在结婚了吗?
吴德银:结了。
主持人:大家给德银同志鼓鼓掌,该办的事就得办,履行自己的职责。下面哪位做一下回应。
何国林:我感到公租房和廉租房,我本身不是很认同这个政策,这是政府主导的。中国提倡市场经济,有最低的保障房,是对真正买不起房的那部分人。大政策下,应当由政府还是由政府主导,但该市场经济主导还由市场经济来主导,因为政府主导的作用施展不出来了。在顺德,顺德人不爱好租房,不爱好坐公共汽车,这是顺德的一个特点。在顺德经常堵车,北滘也堵车,顺德人爱好自己拥有一些东西。
主持人:谢谢国林的积极参与。刚刚德银讲了他的心里话,他现在结婚了,但是家、房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钟老师有什么高见?
钟玉英:高见谈不上,汇报一下这次调研当中的领会及对政府的一些建议。
这次调研从基层到政府机关,听到很多信息,得到很多启发,也知道了异地务工人员很多具体问题。我特别关注居住证制度政策,在《蓝皮书》中也有专门的意见汇总。
有两个具体的镜头供给给大家,大家可以作为一个思考。
在很多我们调研中所看到的两个镜头中,有一个镜头,很多异地务工人员代表讲到。居住证确实有很多利益和优惠政策的关联,但如果你就差一个月或一年没有够五年或七年,或者中间转接延期的时候,差了两个月没有及时延续居住证,那么就要重新盘算年限,这给他们带来了困扰。他们盼望能不能和社保关联,买了多少年社保小孩就可以入学。
第二个镜头,流管办的一些干部、工作人员反响人手不够,巡视的人不够,办公经费有限,很多事情要做,但是做不过来。推行居住证是好事,但是也反响出行政成本很高,这两个镜头碰撞到一起,我想对顺德政府提出这样的建议,我们更需要创新的是理念和观念,但是具体政策工具的创新必定要谨慎,避免动不动找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因为新的政策工具一推出来,对过去的资源是一种糟蹋,又需要新的人员。
尽量利用原有的政策工具,统一简化办一件事,在理念上我们有很多需要创新的,包含蔡教授提到的我很认同,这种融入到底是什么融入?长期到这里工作生活就是我们想要争取的目标,政府想要实现的成果。入不入籍,能不能办户口?能不能把理念重点转移一下。
另外一个理念的转换,给异地务工人员的政策和赞助,最重要的是满足实际需求,看他们最重视的是什么,比如有些东西是很花哨的,人大代表委员刚才有提到这个建议。我想问就算给他这个代表资格,他有时间去参政议政吗?我感到理念要勇敢的去转换理念,要有新的理念产生,但是政策工具必定要谨慎,不要动不动创新。
主持人:政策工具的创新要谨慎,不要动不动创新。看看大家的意见,看来钟老师的粉丝很多。
杨先生:钟老师说政策布局不要着重创新,要偏向保守。外来工当中包含不同层次的人士,但是外来人士必定要有他发声、表达诉求的处所。可以通过政协、人大的席位使他们的声音更好的得到政府的器重。
主持人:你这是帮谢教授和她PK。
杨先生:我认为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外来工的民智,该创新要创新。
主持人:谢谢杨先生,给杨先生一些掌声。
谢建社:感谢钟老师提的不批准见。要吸引、留住异地务工人员,必须给他们一个参与、表达的机会,因为他们这些人在人大里有必定的席位,可以反响这个群体的声音。居委会、社委会里,有基层一线。刚才谈到政府流管行政成分很高,他们自己管自己施展的作用会更大。
主持人:异地务工人员提的请求,两位专家提的建议不断博弈,实际上都是给林副主任提的
林伟雄:刚才所说的政策放心问题,为什么现在要搞这样一个课题组,从2004年作为全省试点开展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走到今天八年的时间里,感到有点困惑。走了八年,创造很多东西没有管好,很多东西没有给异地务工人员服务到位,就是管理上有缺位,服务也不到位,我们该做什么,需要再深入进行研究。
对于异地务工人员我们感到哪些方面已经做好了,那么我们持续再接着往下做,哪些方面没有做到,下一步再进行改良、完善,让异地务工人员能够像“幸福差旅”一样在顺德工作生活。
关于社会参与的问题,参与确定是必要的。因为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也有自己的话语权,要为自己说一下掩护他们权益的话。至于是否在居委会设置必定席位或必定职数给异地务工人员,可以持续再探讨。居委会的性质是居民自治组织,首先定义在“居民”上,把异地务工人员纳入这里面还值得探讨。
关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问题上,目前已经有必定比例的异地务工人员在里面,至于比例是非合适,上一级政府、人大已经有了比较规范的设置模式。顺德如果再从中创新,有一些限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关于居住证这件事情,调查的成果是耗费了大批行政成本,但由于一个月、两个月,一年的问题,有些不太满意。
钟玉英:可以按照社保,而不是办居住证必定要持续多少年,这样可以省或多事。
林伟雄:居住证的设置问题是根据全省的统一安排开展的工作,这项工作是全省统一安排的。目前居住证的办理率还比较高,异地务工人员对于办理居住证还比较踊跃,因为工本费还是免费的。目前只收取了治安联防费,下一步可能取消治安联防费,可能全免费的办理。
对于全省统一安排的工作,我们顺德也必须积极踊跃的按照统一安排做。
关于钟老师说的和社保挂钩问题,我们社保和居住证是一起办的。
主持人:问题是办这个证要耗费大批行政成本,耗费大批异地务工人员的行政成本。虽然政府给免单了,纳税人要给他们付成本费,这么大的费用是否值得,我信任林主任也会考虑。
看上去是创新的事,实际上是省里统一安排;看上去是创新的事,其实是法律赋予居民的权益。在座的各位再用一句话补充一下。
谢建社:暂住证的办理还是有意义的,做什么都必须有一个证。异地务工人员需要有时间,我们可以采用上门服务,钟老师说的关于暂住证的时限核算问题,要根据具体的公共服务资源测算。
主持人:当政府定了五年之后,如果在人大中没有足够数量的异地务工人员,也就没有人发出这种声音了,五年就五年,十五年就十五年。
吴德银:这个措施很好,能够切实落实到外来误工人员身上值得思考。
主持人:假如没有落实,那么用什么渠道?
吴德银:没有渠道。
主持人:我现在就给你一个渠道,现在座的何国林,是办公室主任,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找何主任。
林伟雄:我们需要做的东西还很多,下一步会逐样逐样落实,让每一个异地务工人员幸福的融入顺德。
主持人:谢谢林伟雄主任,最后请钟老师。
钟玉英:参加今天这个运动,让我们感到到需要从学者的角度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基层调研中,把基层实际的需求和需要归纳起来,反响给政府,赞助他们制定更好的决策。
主持人:我们也呼吁这样的学者走到我们的圆桌会。四位的发言非常踊跃,非常有趣。
主持人:下面进入第二项议题:异地务工人员如何参与?
主语已经变了,变成了“异地务工人员”,在这个阶段要请两位顺德区的部门领导先给我们介绍一下,首先请人社局给我们介绍顺德开展异地务工人员素质培训与技巧提升的做法,有请顺德区人社局副局长招彬。
招彬:各位下午好,在这里我介绍一下顺德对开展异地务工人员的培训情况。
简要总结三句话:
第一,省、市、区三级均有不少支撑异地务工人员提升的政策;
第二,初步形成了区、镇、村三级的培训服务网络;
第三,政府和民间都做了很多事,但是尚未形成很有效的培训机制。
展开来讲,一是对于异地务工人员开展技巧培训和提升的三个类别:
一、政府财政补贴,重要针对省内外的务工农村劳动力进行的培训;
二、政府认可的培训机构,收费项目标培训,包含对技巧提升的培训,对专业技巧人员职称提升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里面有38家政府认可的培训机构;
三、用人单位组织的素质培训和技巧培训,目前可通过政府补贴的培训项目,包含事业培训,高技巧人才培训,外省务工人员的培训,重要针对农民工。省内劳动力转移为对象的培训,目前可以通过技巧培训提升的工种达到76项,可通过考评、提升职称的项目、专业达到77个。
近三年来,我们利用政府的公共财政资源,给予免费培训支撑外地务工人员考区资格证书,达到8.05万人。目标就是为了勉励一线员工不断进步技巧,对于异地务工人员能够考取高级工以上级别的给予必定的培训补贴和技巧鉴定补贴,同时勉励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培训基地,包含开展技巧比赛,通过各个方面努力,共同提升异地务工人员在顺德工作的气氛,提升他们的素质和技巧。
主持人:谢谢招彬,这么多的项目和渠道招局长还感到不令人满意,这样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可能正是因为千条线、万条线才撒向沙滩看不见。
下面讲讲顺德开展异地务工人员维权与归属感凝聚的做法,请顺德区工会副主席陈万铨先生。
陈万铨: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刚才听了各位专家的发言受到很大启发。顺德的异地务工人员已超过100万,80后、90后更多,占70%左右。新生代异地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都比较强,他们除了请求掩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外,还请求掩护合理权益。
区总工会根据新的情况,对掩护员工权益方面有一些新的做法,就是能够既掩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掩护员工的合理权益。首先,必须从工会主席直选开端,以往工会主席都是由老板钦定的,所以有人感到工会是老板工会。工会主席对员工的关心、懂得都不够,不善维权,也不会维权,一旦产生群体性事件时,他们底气不足,脚都软了。很多员工就想换工会主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工会主席的直选,把有能力的,员工支撑、信任的,老板能够吸收的工会主席选出来,这样才干施展作用。
工会主席选出来以后做什么?最重要的还是员工关心的问题——工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强资本、弱劳工”的情况,现在我们推出了工资集体协商(劳资共同协商)。这种协商情势,不仅仅解决工资问题,而且还包含员工的福利问题,跟员工利益有关系的问题就通过这种协商的情势解决。比如,企业规章制度以往都是老板制定的,现在则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由工会或员工代表与资方平等协商,按相干程序,并经职工代表大会的通过才行。
工资集体协商很重要,工资是员工利益最核心的问题,现在物价比较高,职工收入低,怎么生活?一些相干员工利益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导致员工的集体上访事件。因此,工会就提前介入做这件事情,即先由工会组织员工代表和资方对等谈,谈的时候可根据员工的诉求,联合企业经营状态,薪酬可升,可降,按相干程序进行,既保证职工的“集体议价权”也尊重资方据理的“还价权”,最重要是盼望构建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共同体,大家共进共退。
走专业化、社会化门路。工会法律方面的人才比较少,心理方面的专家也比较少。为懂得决工会维权短板,我们就成立了工会特约律师库,在全区律师事务所中,我们招聘了47名律师;成立了心理专家库,筹备开通“心灵驿站”和咨询热线服务好员工。对企业工会主席授薪于企业,维权角色比较为难的问题,我们筹备聘请专职工会干部替代企业工会维权。
在融入方面,首先,我们进行了三届外来务工人员金雁奖的评选运动,通过表扬和媒体宣传,达到尊重地位,确定贡献,勉励士气,稳固队伍的作用。
在帮扶方面,我们着重两项长效机制,即推广广东省职医疗互助保障打算,效果很好,现在参加有33万多人,得到赔付的837人,赔付金额达2180多万,解决了员工因病致贫的问题。还有四级的艰苦职工帮扶资金,时间到了,我就说这些,谢谢。
主持人:陈主席一看到牌子就戛然而止,有很多精彩的东西,关于民主选举、工会和人力资源关系,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律师群、工会帮扶,过去工会都有互助会,现在还有吗?
陈万铨:已经超时了。我们着力推动四级帮扶的长效机制,形成帮扶网络,员工要真正得到实惠,要有资金才行。我们区总早已成立了区艰苦职工解困基金,近几年,请求各镇街和村居都成立,但是重心还是放在企业,据统计,现有230多家企业已经有了“职工互助济难专项资金”,金额有1亿元左右,员工生病、天灾人祸就有这笔资金救助。如果企业无论大事小事发动员工搞捐款,就会搞得大家很烦。现在企业有了“职工互助济难专项资金”,我们搞了一个章程,由工会统一操作,效果很好,现在顺德正大力推行,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主席,请张主席再补充一下。
张振飚:刚才他说的帮扶、资金和有没有互助会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互助会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是一个员工交80元,保你三年内的大病、重病,如果是在保障领域内的大病,马上给你1万元,是这种帮扶机制。现在有30多万参与,非常踊跃。
陈万铨:30.7万多人。
主持人:三年之内如果有不测,可以拿到一万元。
周旭:美的跑在政府前面了。
主持人:下面把话筒交给何国林主任,他是美的的办公室主任,是吴德银同志的表达渠道。
何国林:在美的,这个组织的帮扶走得比较前,资金构成是由老板出大头,员工互助捐款,形成重要的赞助资金。对一些特困员工包含家属都可以申请到,而且支撑力度很大。
在员工关心上我们美的做得比较充分、前卫,和政府沟通得也比较多,政府比较支撑我们。
主持人:谢谢何主任,谢谢美的这样优良的企业,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的第一个为他所在的北滘镇捐款1000万,那天的慈善会晚上万人空巷,非常沸腾。这样一个巨大的企业,在这样的小镇中实现了理想。
我看到后面有人举反对牌,表达一下你的意见。
观众:我是一个在顺德生活的普通的外来工青年,我对美的没有任何见解,但是我想阐明一个观点。美的成立到现在差不多有40年时间,这40年时间他为顺德广东贡献了300亿左右的税收,但是他所影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远不是这些社会问题所能解决的,我们的导向不应当太以GDP、生产总值、税收来平衡社会稳固、繁荣程度。
主持人:你是说美的除了GDP的贡献外,还应当有社会责任。
观众:社会责任我感到这是应当的,大家可以去北滘。北滘一半的土地都供给了美的,我感到他们应当尽社会责任,企业应当有社会责任。
主持人:大家是否批准他的见解。有很多人举“笑容”。下面请第二位点评嘉宾,是一位艺术家,下面请广东省美术协会会员、顺德老工业区建筑遗产掩护民间人士、顺德2010年十大文化名人罗灵做点评。
罗灵:我认为解决异地务工人员的问题,首先解决他们的归属问题,我去年到台北,看到很多很旧很老的建筑。我想台湾人在我们这赚了那么多钱,为什么不会去建设他们的故乡。
我还看到一个书店里都是张爱玲的照片和小说,这面的那个老太太非常爱好张爱玲。我和她谈了一下午,她和我介绍台北有400多家书店,我家是刚刚开的。台北全部城市几乎就是一个文化的城市,走到任何一个处所都可以享受到寻求理想生活。在顺德100多万人口,特别是榕桂人口这么密集的处所,只有1万平方米的处所给大家享受思想。
如果身边只有废气,那么人的生命还能有多少,不要说异地人,就是本地的人对这个城市还有什么指望。我们要打造一个文化城市,这样才是留住所有人的一个方法。
主持人:打造一个文化的城市,才是留住所有人的城市,大家举的都是“笑容”。
观众:我不是反驳这个观点,我感到打造宜居的城市,不必定要打造成有点情调,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文化是很虚的概念,我们的异地务工人员当然需要有更好的环境,更多的运动场合,但是否需要文化,到什么样一种高度才是文化,是不是喝一杯咖啡,到处都有书店就是文化。
主持人:但至少你也批准要有文化,只不过文化的形态不必定就是一杯咖啡、一本书,我想罗灵确定也批准他的观点。
罗灵:每一年春节我都回老家,我老家在湖南,在湖南的汨罗。十年前村长每年过年都会赶人的,干什么?出去外面干活。十年后村长每年过年前会跑到每家拜年的,干什么?给几百块钱,不让走,盼望留住这些人,现在村庄里有大把活可以干,外面都是工厂,都缺人。我的表哥也在故乡买了房,每个月也就四五千,他说到晚上的时候根本不用花钱去买菜,有自己的菜地,现在回到湖南做实地调查会创造,很多乡镇的人,在广州赚了钱都回到故乡去办企业。珠三角这样一个发达的城市,如果还是以经济建设这个类型为主,如果不去构建另外一种类型,像留住这些异地务工人员,没有文化的归属感,未来的危机是显而易见的。
观众:我也讲一个观点,有一次要拆一个老建筑的时候,留一个草坪给一些外来工在上面喝喝啤酒,聊聊天也不错,为什么不拆呢?因为很多人感到为什么要保存老房子。
我是做消息的,前段时间写过一个稿子。容桂一个搬运工来这里20年,是庐州人。顺德也经历了至少三次改革,所有的改革都没有惠及到他身上。在两个月前他喝了自制的劣质白酒,后来被撞逝世了。他逝世了之后没有丧葬费,火化不了,放在殡仪馆每天100元。不给钱还不给火化,后来这个人的老婆就求助于我们都市报,看看我们能不能登一个稿子,有人捐钱,后来我们登报了。我感到顺德的改革一直是一个伪命题,说外来工融入,我感到根本融入不进去。
主持人:三十年来我们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不断改革,经济建设过程中只要政府有积极性,企业家有积极性,基础上车子就往前转了。未来三十年的改革,如果还是经济取向,那么我们不如不改革。和容桂人口差不多的匹兹堡出身了很多亿万富翁,匹兹堡有很多好大学。如果顺德没有好大学,当以后顺德一百年工业化的时候,那时候的哈尔滨、大连、烟台、青岛、威海还在娘胎里,但是一百年以后呢?当那些城市已经是举世驰名的城市的时候,顺德再重新工业化,摆在面前的确实是罗灵说的问题,我想建议蔡老师,是不是考虑吸引人、留住人除了考虑有一个“工”、有一个家,还有一群文化朋友,你批准吗?
蔡禾:我是湖北人,我对广东的文化未必能马上吸收,文化对大多数普通的人也许没那么崇高,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心理的感受,一种民俗,一种在来往中所流露出的对一些事务处理的品位和方法。我也很爱好到咖啡厅,八十年代我在广东读书的时候,广东最享受的是大排挡,晚上在路边的小摊一碟田螺、喝一点啤酒,能说这些不是文化吗?文化享受的品位不同,和社会发展程度相干,首先我们承认文化是有差别的,人们享受的本土文化对于顺德大部分人来讲,确实不习惯去咖啡厅,宁肯吃一个早茶,在里面待一个上午,这也是文化,我们没有理由说不是。因为人们所受的教导不同,文化是要有消费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文化和消费能力联合在一起,当你来到这个处所,会感到周围有一帮朋友,很安适、很安全,本身就包含文化的适应性在里面。
主持人:做一个文化人很辛苦,我们有请从2800海拔来到我们这个2.8米海拔的李少魁老师,请你做这个阶段的主题发言。
李少魁:大家下午好,主持人已经把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推到国际战略高度了,所以无论后面谁发言,都得埋伏而行。
2008年是我们国家的网络元年,从这一年开端,我参加了十次以上南方论坛,而今天第一次在顺德参加南方论坛,并且得到了可贵的发言机会。
我的发言标题是“异地务工人员的转型升级”。
首先向在座的提一个问题,异地务工人员从何而来?从“三来一补”而来,当“三来一补”在1978年6月23日进入到顺德,进入到容桂镇的时候,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起点,从这揭幕。由此大批寻求发财、寻求幸福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了顺德、东莞、珠三角。
这个劳工大军到现在有多大规模,5月份最新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2.5亿异地务工人员,广东统计数据2200万,占全国农民工的1/10。顺德的数据不是很准,我还是用82万蓝领这个数据。作为一个制作业大区,作为“三来一补”的起点,作为异地务工人员的起点,这个论坛讨论“异地务工人员的幸福参与”,选对了处所。
理所当然由顺德人开创历史,历史的结论将有顺德人找到解决的答案,所以叫做“顺德异地务工人员的转型升级”。今天政府多个部门把各个部门做的工作已经都讲了,我不想再重复,确实这几年做了很多事情。包含我自己受社科联委托,从2007年五届蓝领成长论坛,这是全国独一个,我们从2007年就开端了。2010年大部制以后成立了新的顺德公共政策咨询委员会,成立以后的第一个课题(一号课题)“民营经济产业蓝领团队工人成长机制”的研究,在座的都有我们课题组的成员。
政府做了大批的事情,但是通过上次的调研和昨天的调研,吴德银本身是顺德创新管理委员会的唯一代表,他有说话的渠道。我盼望把这个人作为蓝领转型升级的个案来描写,他能够获得“全国优良班组长”,来自于他2009年在广东省家电技巧大赛中获得了“优良选手”称号,第六名。自己不断获得了技巧,或在企业得到了嘉奖。回来给了他5000元奖金,美的历史上是没有的。
昨天又有一个龙头企业的员工告诉调查组,“从今年年初开端,我强烈的感受到老板们、团体、公司对我们蓝领工人格外的器重,格外地给了政策,我感到这是这几年从来没有过的。”所以在吴德银身上凝聚和浓缩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为我们年纪成长的路上和资源配置上已经做了大批工作。对于异地务工人员来讲,什么是转型,我感到就是走出农民工的原生态。
所有来到顺德的异地务工人员,在这样一个制作大区,自己首先应当成长为一个技巧劳动力。也就是蓝领要成为初级工、中级工,乃至于高级技师,可以作为高级人才,给你政府津贴,给廉租房、经适房,政府有好政策。
第二步是升级,由蓝领升级为产业工人,产生一个社会属性。就像吴德银去年拿到先进以后,我问过他对顺德的情绪,对美的的情绪,问他要走还是走不走,他答复很干脆,说不会再走。
我们要给蓝领工人上升的通道,干上几年可以成为高级工,乃至高级技师,可以得到廉租房,住上经适房,但是按照分数来的也行。这样一个有愿景的处所,有你可以不断上升的处所,最后有一个蓝领八条建议,在优良的高级蓝领中必定要造就出一批中产阶级,让他们有车有房,为什么不可,像德国工人、美国工人一样的处所,我们这么发达的处所理所当然的可以做到,不知道吴德银同不批准我的观点,举牌子。
主持人:现场一起举牌子,全是“笑容”。
李少魁:在顺德,我认为客观上存在两个顺德,一个是119万有户口的顺德人,二是143万外来务工人员,或者82万蓝领的顺德,今天这个课题就是要让两个顺德合二为一。当然不可能一下子融入这么大的群体,我个人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融入企业文化,所有的蓝领不可能在社会上待着,对企业文化的融入和认同是你的第一步;第二步当你有条件买房的时候,成为有产者,有恒心的时候,就可以融入社区了。如果在融入基础上,有机会像吴德银人一样,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委员,或其他政协委员,国民代表,都可以参与顺德的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这个时候你自然而然就融入了顺德,融入了这个社会,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下面进入圆桌论坛。有请:南方民间智库成员、南方民间智库“顺德异地务工人员服务于管理”课题组副组长李少魁,顺德区人社局副局长招彬,广东海迪森律师事务所主任、南都专栏作家杨国强,还有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岭南十拍》作者之一郭巍青,以及今天第一个举红牌的俏丽姑娘,也可以当做给孩子的一个胎教机会,让他知道怎么进入国民社会,进行国民参与。
杨国强:怎样落实共治共享机制,怎样建立互助机制。“共治”在全部社会当中,外来工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声音非常小,一方面是体制和机制没有供给舞台,现在政协、人大、社区和相干机构没有声音,没有安排他们的席位,很难发声,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共治过程中,外来工占的比例已经达到城镇人口50%,相当于一个小社会,但我们对他们的关注不是很够。在“共治共享”方面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出台盼望吸收外来工的声音和意见。在共享方面,政府的公共资源、福利、设施应当有一种机制让他们享受。
要互信互助,很多政府部门、企业对外来工有歧视,有壁垒,应当打消这种壁垒,至少形成平等候遇。
从互助的角度来讲,占顺德50%人口的外来务工人员,应当有一个服务机构,比如维权机构、服务机构,我们的很多服务比较松散,尤其供给一个专门的服务机构。
主持人:共治需要一个渠道,需要一个共享的机构,包含外来工的法律维权和所有政策都能够在这个空间里找到,找到异地务工人员的家。网上已经有很多热烈的反响,顺德现在的改革好像是政府在做,我作为一个在顺德工作的外地人,我想提一个建议,我如何参与?我们都想留在顺德,但是物价在涨,员工工资是不是也能涨一涨。
张燕:我的身份是天使和魔鬼集一身的,我的选举是有违工会法的,企业里的人事主管部门不能参与选举。但我也是一个打工的,没有公司的股份,是很民主的选举,被选到了这个地位上,既是人事部的部长,也是我们公司的工会主席。
主持人:要让人力资源和工会和谐。
张燕:我们有一个五沙工联委,在五沙工业园,现在有21家企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法选我来做主席。刚才那位网友说得很对,现在很多改革创新的事情都是由政府在做,看起来很美,各种信息,各种福利制度都很完善。但作为一个工会代表和企业代表,我也是从外地过来工作的,我感到信息的公开度和被大家认知的程度很低,比如积分入户,听起来好像有那么回事,但是到底怎么积分入户,我们问了很多政府的人,他们甚至都答不出来。还有吸引人才创新,我听说有100亿的资金投入,这些钱都去哪里了,我看到有消息说,奖给老师、学生,奖个博士生奖2万,研究生奖1万。老师已经很忙了,上班、上课还要考学历,把资金用到那。
对于一个企业,我们在顺德这边生产、生活、纳税,为顺德创造经济效益。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就不是人才吗,或许他不必定是研究生、博士生,但却是有很多技巧员很难收到这些。如果我们去北方把这些人弄过来,政府是不是应当把100亿分一点给企业,盼望政府在创新和改革方面应当把道路和企业讲明确,可以通过什么道路。最好有一个集中的部门对应这些企业,有一个窗口就可以。我们经常都被“踢足球”,一个问题跑了两个月到现在都没有成果。今天一张口,明天一张口,各个部门口径都不统一,盼望在这方面能够创新一下,这样自然我们也就融入了这个社会。
主持人:在产业基地城市里,各种工种一线的高级技工也是人才,也能力被纳入扶持领域内,批准的举手。人才不仅仅由学位、学历评估,也应当由在一线的实战能力评估,批准的请举手,大家都举了“笑容”。
观众:不是几个的问题,为什么必定要把异地务工人员弄成一个窗口。
张燕:社保、维权等等没有解决的道路,特别是顺德搞了一个大部制后,领导都很忙,找不到一个处所解决想要的诉求或想咨询,当然顺德有咨询过我们这些企业代表。我只要去到服务中心,想要得到的信息,盼望包含就业、维权、社保、打算生育、读书等等都有窗口对应。
观众:现在来看没有产生化学效应,部门对接的部门更多,更不可能实现。大部制之后各部门运作的效益,没有理顺,所以在那办事,非常艰苦。
观众:关于集中窗口,我有点不同的概念,因为这不是成立一个部门。我们有行政服务中心,不是成立一个部门解决所有事情,一个部门外来工的问题很多,社保、教导、医疗问题,“涌现踢皮球”不是一个部门的事。
主持人:大家都有良好的愿望,都对政府有非常体贴,下一步改革如何走,不批准见都会产生,北京速记,郭巍青老师就是政府学院的院长。
郭巍青:不是,普通老师,而且没有直接来顺德做过调查,没有具体情况,我就在现场一边听,一边学习。我就是这样,政府的改革有一个问题,对对象的达到性,到不了真正应当给服务那些人的层面上。我创造在顺德这里,我们也是这样一个的情况。在很多处所,特别涉及到社会服务的政策,好象是一个广泛。真正需要得到服务的人,他们有这笔钱吗,有这样的渠道吗?比如我们残疾人的服务,特别明显的,两边的说法对不上。可能反响一个问题,我们的工作还要再做细一些。该供给什么当然会一个问题,但是你供给的服务在学术上叫做“达到性”。和邮递员一样,必定要点对点的把该给你的处所给到,做慈善也一样,该给的穷人要给到,达到才是最重要的。要让外来工融入,有些政策、服务、温暖要分享,所有的这些概念都要有一个具体的方法。给到你应当给的那个人或阶层协会群体,因此有一个标准,感到服务他得到了吗?在评估方面要倒过来做的,以他知不知道为准,他说不知道这个渠道就没有这个渠道,这点需要强调一下。
为什么会涌现很多服务对象你给他供给的一些服务,为什么不知道,这和具体的工作方法有关,也和我们不懂得有关。一些80后、90后的异地务工人员,当学生越来越年轻,和你代沟越来越大时,你们之间的有了很多差别。现在农民工他们真正需要什么,真正重视什么,可能是我们不懂得的,因此我们认为做的很好的事情他们可能不知道。这可能是会产生隔阂的原因,我们就是在谈一些怎么做调查,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
主持人:今天郭老师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社会建设中,自上而下层层检查,我们都能层层达标。没有一个地区、城市、镇街在社会建设中,到年终总结的时候说他没有完成任务,但是自上而下来看,处处是问题。比如我们的3G卫生网络已经建好了,老百姓都可以在自己的村里取药了。但是一个患有慢性病的人说,我每个星期要取一次药,但是我的药在村里、镇里取不到,每个月要去一趟县城。很多事情不是教导部门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但是自下而上来看。你认为达标的事,我认为没有达标,送达性这件事情让我们对它的复杂性产生了见解。招局回应一下。
招彬:这个问题之前研究的时候也听到过,政府确实出了不少措施,从自身各部门总结的情况来看,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确实存在基层不懂得的问题。
首先,信息颁布的渠道。政府的信息能不能基础都网上颁布,同时也可以在电台上讲、报纸上颁布。
不同年纪层次的人对收取的渠道是不同的,有的在网上,有的通过手机,外来人员很多并不是通过政府网站获取信息,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也有企业主管人员存在的问题。比如政府颁布的一些信息,有时候我们已经以通知的情势发到企业,包含主管人士的部门,不能说他们不干事,但是起码相干一部分主管人员是知情的,那么为什么不宣传出去。比如以我们部门为例,像那些技巧培训、职称提升,一部分也发到企业去,但是很多人还是不知道。
我们的务工人员对自己职业生活的设计存在必定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的异地务工人员自己对自己的权益,有时候表现得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视,招局长说了他的心里话。各位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当我们自己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最烦的就是那些跟我倾销保险的人,大家是不是这样?
异地务工人员的权利最终由谁掩护,谁是异地务工人员,我们为什么要吸引、留住异地务工人员,一个城市要吸引、留住哪些异地务工人员,他们有哪些需求,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方法做调查、懂得他们的需求,在会议室里开座谈会能不能懂得他们的需求,他们的需求如何评价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程度,这些问题最终要由蔡禾老师给我们做一个总体的答复。请蔡老师做今天的总结发言。
蔡禾:今天下午听了各方在这讨论,感到非常有收获,不仅有大学的学者,有传媒的,也有政府的,还有直接来自于企业的,感到很亲切,在读大学前,我在工厂里工作过六年,有很深的情绪。
顺德在广东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直走在前面,今天的主题“如何让异地务工人员幸福参与”,这是一个有前瞻性的讨论,不仅仅是当前中国社会见临的日益明显的社会问题,对广东本身来讲它的发展有非常重要,这点很值得确定。
最重要的是在这次会上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和碰撞,尤其是来自于企业第一线的务工人员的感受。美的的那位工友讲得很好,他说很多东西写得很好,但是真正落实得才是好的。我感到这真是很深入的一段话。
还有一个同事谈到20多岁的工友逝世了,但是因为没有钱,没有办理火化。在异地务工人员里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制度,但是这些制度有没有扎扎实实的落实。这些年有不断的话语提出来,有不断的问题讨论,我对务工人员这个问题关注得还比较早,有不断的名词出来。刚才郭老师有提到不要天天出新招,我们只要把我们已经做的事情踏踏实实落实了,很多问题也就解决得差不多了,我讲几个观点:
第一、异地务工人员的问题,解决的基础思路在哪里?改革开放以来异地务工人员的问题源于打算经济下的户籍制度,并必定针对农民,你在北京有户口,到广州一样没有权利。改革开放以后所有缭绕异地务工人员的问题,都是户籍和户籍上依附的权利问题,如果分三类,劳动权、职业保障权、市民权。八十年代解决劳动权,打算经济下广州的人不能到别的处所就业,80年代解决的就是农民工要进城,外地人要流动;90年代进职业保障全,保险的交纳,社会医疗和保险,我们的保险不是普惠的社会保险,是职业保障,有工作才有这份保险,没工作没有。90年代我们解决这个事情;进入21世纪后我们讨论教导的问题,社会救助的问题,像住房等等属于社会救助,也可以说是市民权的问题。80年代解决的是劳动权的问题,90年代在制度上解决了职业保障权的问题,进入21世纪解决市民权的问题,实际上讲的都是户口和权利分别的问题,你可以到处就业,户口在哪儿不重要,在哪儿打工在哪交保险,唯独在市民权上还捆在一起走。
解决异地务工人员问题的根本思路必定是户籍和户籍背后的权利相分别,否则必定是和发展却是不相符。权利必定要分别,但实行的步骤可以分阶段,权利的实现程度在不同阶段有差别,但基础的思路有清楚。比如积分入户,只能优良人员入户,每年解决1万人对顺德来讲就是132分之一,需要很长时间才干解决,对这样的群体能解决这些,能说这个制度对这个群体有意义吗,只是一个处所为了吸纳人才的制度,不是面对群体的制度。在解决异地务工人员人员参与的问题,不需要太多花哨,重要就是背后的权利能不能分别,能否分阶段的解决。即使在不同阶段不同,会议速记,要把所有的异地务工人员都像公办教导一样解决,可能顺德一年的财政都解决不了,但是有没有措施通过必定的方法,至少在民办学校读书,交的学费不至于比公立学校还高,至少在这受的教导要比在乡村的教导好。可以通过购置教师等等方法,把教导程度提升上来。
人有家就安定了,有恒产、有恒心,当你有家的时候就相对稳固了,学术上有很多研究,有家的人和没有家的人的行动是不一样的。在外来工的解决问题上,还是要回到这点,基础思路必定是分别,而不是固化某种权利,用别的措施固化权利,这是我的基础观点。
有些人可能并不想留下来,是否留下来是劳动力的权利,不是行政者赋予的,他是一个劳动者,他打工、工作、纳税,权利是因为他是劳动者所赋予的,是否愿意留下来是他个人的选择,我们不能因为他不愿意留下来而决定什么。我们不能决定什么是想留下来的,什么是想赶走的,这不应当成为政府的领导思想,这是很危险的,哪怕犯法人员用法律处分他,犯法有法律解决,他在这打工就应当有掩护的权利。一个孩子18岁的孩子来城里打了七年工,他之后结了婚,有了孩子,你让他孩子享受到任务教导,他必定会在这里踏踏实实工作。
素质上人有差别,但作为一个劳动力应有的基础权利不应当因文化素质而有差别,这是我的第一个基础观点。
第二个观点,实现需要有过程。顺德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如何激活社会资源,广东建设走在前面,被全国给予确定的就是社会建设,激活社会资源,让社会群体和组织进入到这些领域,成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可以购置服务,通过购置管理的方法。
一个外地人来了不知道到哪,从政府的角度说我有机构,是你们不懂得,如果到一个处所说话都紧张,还能找到方向吗。我们可以以社会组织的方法,有一批人生动在这里面,可以告诉来的人很多关于居住、生活、权利相干的信息,这样他们有一个渠道获取信息,有一个渠道表达自己的愿望。
外来人员务工融入社会里,应当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激活社会资源,服务于顺德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三个观点,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当进步到议事日程上。今天上来的几个人,都是效益比较好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和一般的中小企业相比,劳动力的状态是不太一样的,境遇也不太一样。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了发展经济,是向资本倾斜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今天应当理直气壮的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胡锦涛同志在他副省级干部的培训班上专门提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当有一个观点,不应当让企业只是生产,他的外溢成本应当由政府和社会买单,政府应当有这个意识,只要有这个意识,企业在社会建设这个领域,在外来工融入社会的领域同样会有作用。
第四个观点,在社区层面上,社区是外来人员的生活空间,怎样在生活空间里搭建一个公共平台,推动他们之间的交换,推动他们和本地人间的来往,从而打消人和人之间差别带来的隔阂,有时候不必定是歧视,就象一个广东人和北方人语言不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推动他们的来往,打消他们在其他领域的隔阂,至少可以减少隔阂,减少由隔阂带来的怨恨和紧张,这对一个社会是有利益的。
谈不上总结,只是自己的一点想法,谢谢。
主持人:谢谢蔡教授,大家再次拿起手中的牌子,第一,两权分别,户籍权和市民权分别的方向,大家感到怎么样?大家都举了“笑容”。
第二、在讲到异地务工人员的时候,最好不要和犯法率这件事情挂钩,我倒感到挂了勾以后感到异地人员挺遵纪守法的,很多外来人员超过90%的,说超过一半是外来人员造成的犯法和被犯法,这是
不是在表扬外来人员,比如深圳就经常这样表扬,大家认为不要把这件事情挂钩的,大家又都举了“笑容”。
第三、激活社会组织,比如异地务工人员的服务由社会来做,而不是由政府来做,大家又都举了“笑容”。
第四、在顺德这样的处所,大企业应当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笑容”。
第五、要把社区搭建为异地务工人员和本地人士共建共享的平台,“笑容”。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把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傅惠杰小姐。
主持人:非常荣幸在李老师手中接过这个牌子。今天讨论的话题都是大家非常关注、关心的,和很多朋友都是息息相干的话题,今天这个论坛举办得相当有意义,刚才的讨论精彩吗?今天是一个大日子,刚刚成功举办了南方民间智库系列围观会之N—S(南方—顺德)改革论坛。现在我要向大家发布一个重大的消息,南方民间智库(顺德)也在今天成立,恭喜!
接下来要进入南方民间智库(顺德)的成立仪式。
有请南方都市报履行总编辑任天阳先生
顺德区委区政府副秘书长周旭
广东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主席蔡禾
省委宣传部互联网消息信息中心主任曾胜泉同登台为今天的成立仪式登台,有请!
礼成,盼望更多的智慧之流会聚智库,造福民间。
主持人:今天除了有启动仪式和成立仪式,还有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广泛评议,按南方民间智库章程评选出新一轮的南方民间智库成员: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岭南十拍》作者之一郭巍青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研究员 李津逵
全国人大代表、格兰仕团体全质办主任王龙霞
美的团体办公室副主任何国林先生
广东孔雀廊团体总经理陈锦芳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顺德老工业区建筑遗产掩护民间人士,顺德2010年度十大文化名人罗灵
广东泛邦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叶夏明
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会委员叶中平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国民医院心胸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顺德区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顺德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咨询评审委员会委员张克强
广东海迪森律师事务所主任,佛山市顺德区政协常务委员、佛山市律师协会理事、南都专栏作家杨国强
信理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亮
下面有请任天阳和彭澎颁发聘书。
有请郭教授留步,能不能分享一下您的心情吗?
郭巍青:非常激动。我们盼望能够总结出新的知识,能够赞助政府的政策管理做得更好,我们会尽我们的力量。
主持人:谢谢郭教授,信任有了这样一种心态,有了这样一种使命感,南方民间智库确定会越办越好,今天各位嘉宾对异地务工人员如何幸福参与顺德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大家的发言和提问也相当积极踊跃。
顺德肩负着广东“改革尖兵”的重任与使命,启动三大改革以来,已经渐入佳境,同时顺德也是制作业重镇,拥有近145万外来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和亲属,怎样让顺德异地务工人员他们融入顺德,是我们下一步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顺德区政府为此出台了更优惠的政策,并加强对异地无业闲散人员的科学管理,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创新管理,这是目前服务和管理异地务工人员必须加强的方面。
我信任接下来的南方顺德改革论坛能够为顺德发展改革带来更多思想的火花,借助这股代表的东风,期盼着我们的顺德异地务工人员能够在顺德安居乐业,为顺德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
除了创造更多的财富之外,也盼望他们能够真正提升更多的幸福感,我们期盼顺德向着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谢谢大家的建言,本次南方民间智库系列围观会之N—S(南方—顺德)改革论坛到此美满结束,感谢各位积极的参与,祝大家身材健康,生活幸福。
作者:北京速记公司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以及六个分论坛:普惠金融与创新09-28
- 用法式文化中最求极致精神录音整09-27
- 有66个大二速录公司学生在学09-23
- 在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政治法律09-23
- 所以结构优化是我们要录音整理提09-23
- 地里的迎庆桃眼现场速记看着就要09-21
相关内容 Related
- 其实围绕智能家居北京速记跟机器09-29
- 吴江警方官方微现场速记信粉丝上09-29
- 郑州日产郭振甫北京速记公司2015两09-29
- 学生量忽略不计;北京速记速读速09-29
- 2015中国国际厨卫展现场速记 博世家09-29
- 潼关县、澄城县创现场速记建省级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