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市场导向速录公司利润的企业投资

日期:2016-09-11 / 人气: / 来源:网络整理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被视作进入“新常态”。要懂得这个变更,首先要懂得过去为什么能高速增长。10月16日晚,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五期在中国国民大学国学馆报告厅举办,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史正富教授做出懂得答。(本文根据收拾自现场速记稿,未经作者审阅。)】

一个是市场导向速录公司利润的企业投资

史正富教授国民大学演讲

西方市场经济抵触是中国的突破点

我说的中国经济“超常增长”是什么意思?超常就是超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状态下所能达到的常态增长率,这叫“超常”,超的是那个“常”。

资本主义200年的经济增长过程可以看到两方面,一个是转变了世界的面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系统包含内在的抵触,我把它叫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并存、资本过剩与基础要素供给不足并存。

第一个生产和消费的抵触,在于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第二个不足,是指是一边资本过剩,另一边有很多投资没人投,也就是基础要素的投资不足。投资被我分为两块,一个是市场导向利润的企业投资,微观投资。另一个,是基础性生产要素,包含生态环境,能源、人力资本的投入,基础科学研究,公益性的社会基础性生产要素。这个社会基础性的生产要素长期缺乏的成果是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劳动者的知识机能不适应新就业岗位、财富机构严重两极化。

根源在于私企的资本积累受中短期的利润的限制,不愿意进入规模宏大、周期较长且收益难以排它的领域。这种社会性的、宏观的投资,现场速记,只有靠国家来干,而如果是标准的社会主义,国家干不起这个事。

资本主义市场有难以克服的问题,就是周期性的生产力过剩。西方国家也曾努力,第一个就是早期的,国家要素供给能力,扩大市场空间。另外就是公共投资,搞新的科学技巧的基础研究,会议速记,扩建基础设施,还有经济学家说的产业分工,扩大市场规模。第三个,是对支撑本国经济的环节,就是战略性生产要素进行把持。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组合拳来掩护的把持领域,比如石油、货币的战斗,现在还有碳交易。先发达国家将这些转化为生产成本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

西方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内在的优势,也有内在不可克服的缺点。中国式的经济增长是超出西方法经济增长的案例。

从基础性生产要素看,世界经济故事变了

改革之后的30年,中国涌现了双层市场。两个市场,一个是一般制作业市场,一个是基础要素市场,我把这个叫建构价格理论。均衡价格实用于一般的商品系统,建构价格实用于基础要素价格系统。

一般商品市场,产品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础性要素市场的调控,土地有租金、厂房的价格有租金,劳动价格有租金,石油有油价,生态有碳交易税,等等。

还有一个是更基础性的,战略性的起源,就是国家要素供给能力。这个是在全球市场上决定的,会议速记,是在遥远的期货交易所金融博弈中决定的,在全球的地缘政治当中决定的。这个战场是由国家和本国的大资本结盟的。一个国家的企业竞争力,或者国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由企业的创新和竞争的活力所构成的。

作者:北京速记公司


现在致电 010-63797486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Go To Top 回顶部